股票作手回忆录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ETF拯救世界番外篇杠杆操作ETF和
TUhjnbcbe - 2022/8/12 20:22:00
白癜风哪看的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ETF很适合散户,其余适合散户操作的还有可转债、折价的封闭基金、公司债券以及分级A。当然,后两种不让散户玩了。ETF可以理解为一篮子股票。篮子里面到底装啥,取决于篮子是哪个品种的,比如说有投资海外的QDII,有宽基指数、行业指数、主题等等。

ETF属于不死品种,只要行业还在阵地就在,就有翻盘的可能(但是ETF绝对不是可以无脑梭哈不择时买入的品种)。

我们先从风险端来研究一下买ETF到底面临着什么风险?

市场上的所有风险,都可以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统一解释。比如,单只个股的必要报酬率=Rf+β*(Rm-Rf)

其中Rf为无风险利率,经常用长期国债利率来估计。

这是30年期的国债,票面利率为3.27%,当前的市价为96.31,在折价,所以其实当前的到期收益率还要高于3.27%,那么Rf3.27%。

Rm是股票平均风险报酬率,可以看做大盘的风险补偿。β用来衡量系统性风险的大小。

这是对于一个单一个股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那么如果对于行业呢?

把一个行业内的所有上市企业的β资产进行加权平均,算出行业总的β资产,这可以看作是选择了一个行业所应该承受的平均经营风险。

而这个行业内每一个企业的经营风格又都略有差异,那么每一家公司又会偏离一点点这个行业的β资产,形成自己的β资产。

又因为企业的财务*策千奇百怪,最终会导致资本结构的不同,那么企业的β资产就可以按照负债权益比调整为β权益,其公式为

β权益=β资产*(1+(1-T)*负债/权益)

T为该企业所应承担的税率。

这样我们就有了购买一只单个股票能承受的风险的分解:

①无风险利率Rf,典型的资产配置是购买长期国债;

②大盘波动风险(Rm-Rf),典型的资产配置是购买沪深的指数基金;

③行业经营风险:一个行业的β资产就是各个企业的β资产按照市值加权平均值。行业的β资产,典型的资产配置是购买这个行业的指数基金(场内的叫ETF);

当然,很多行业天然就具有高杠杆的特征,比如说房地产行业,因为房价在过去的20年间,上涨的确定性太高,所以杠杆加的很高也无所谓。

这样的话行业的整体系统性风险就应该在整个行业的经营风险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把加杠杆这种提高财务风险的行为考虑进去,从而使得ETF更接近于买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④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β资产,购买单一个股所承受的两种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其中之一;

在财务成本管理知识体系中,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用经营杠杆系数或者β资产来近似确定。

而在杜邦分析体系中,公司的经营效率可以用营业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来描述。薄利多销或者薄销多利反向搭配进行经营风险的控制。

⑤企业的系统风险:企业的β权益,典型的资产配置就是直接购买这支股票。当然,买个股还会承担非系统风险,这是靠β权益计算解决不了的问题,而ETF可以在行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分散非系统风险。

从第①步到第⑤步,风险是逐步放大的,当然,波动也会逐步加大,收益率也会逐步提高,收益和风险成正比。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不满足于①的收益率,那么你可以考虑一下②,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不会太满足于大盘整体上涨的收益率的(国人都是*徒),因为我大A股已经无数次证明了散户情绪对市场的影响。大部分人到券商开户都是抱着下面的想法去开的:

那么很多新韭菜可能直接就跳到⑤了,或者连指数基金都不鸟,直接单只股票满仓干。

这里我想说的是,其实你一直都有其他的玩法,独辟蹊径使得收益率抬高。

那就是在第②步或者第③步的时候加杠杆,控制仓位,越跌越买。(当然逢低买入建仓更好)

当然,你加杠杆的资金成本别太高,否则你赚的钱就真的为银行打工了。ETF的牛逼之处在于,直接分散了风险,收益率还不一定低(嫌收益率低的,请直接加杠杆操作哈哈)。

而且场内的品种,比场外有更多的操作思路:场外的指数基金只能低估买入,高估卖出;场内就不一样了,因为直接涉及到人的交易行为,所有的交易都会在场内留下记录,这样就使得技术分析在应对ETF的时候成为可能。我们可以用各种技术分析指标来分析一只ETF了,省去了研究股票基本面的麻烦,省去了个股踩雷的危险。当然,对行业和某个主题的把握也要求更高了,对投资者理解宏观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如何比较杠杆操作ETF和单一购买个股的风险呢?我们可以用财务成本管理里面的资本市场线来进行确定:

假设市场是有效的。

看这条直线即为资本市场线,切点M把这条线分割成了两段,左下这部分表示投资者贷出资金,并且把剩下的钱买了市场组合。右上这部分表示投资者借钱买股票买了市场组合。M点表示用自有资金买股票,不借钱也不贷出资金。

风险追逐者在M点的右侧操作,风险规避者在M点左侧操作。

那为什么M点就是唯一有效的市场组合了呢?

我们分开来看,一个比较直观的事实是,M点的右半部分,资本市场线总是比有效集“高”,这代表着相同标准差的条件下,借钱买股票(买的是M点的股票比重,所以有跟M点相同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只不过由于借钱,资金量变大了)总是比不借钱,改变股票的市场组合中的股票比例要挣得多。表现在图上就是

c点总是比d点要收益率高。

同理,线段MRf贷出资金(买了国库券吃利息)的投资者也会选择拿出一部分钱购买M点的市场组合,剩下的钱买国库券。

对于资本市场线上的投资者,他们有投资于线段MRf的风险厌恶投资者,把一部分钱买国库券,也有风险追逐者借钱买股票,但是他们都在资本市场线上来回的滑动,不借钱也不贷钱的那个点就成了唯一的有效的市场组合,因为其他的点都比有效集(在相同的标准差条件下)收益率要高,你找不到有效集任何一个市场组合,比M点在资本市场线上借贷资金滑动形成的组合收益率更高。

M点为唯一最有效的市场组合点,它是所有证券以各自的总市场价值为权数的加权平均组合。

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告诉我们,有效市场组合就是市场上所有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的集合,而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点上找到自己的最优组合。但实际上,世界上信息这么多,人的想法也是形形色色,对风险和收益的期望都不同,那怎么能够确定找到每个人的最优组合呢?威廉-夏普教授告诉我们,一个没有摩擦的完美世界中,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所有的投资者也都可以获得特别充分的、干净的信息;而且他们对所有证券的预期都是一致的,市场上还允许无限制地买空和卖空;还有,市场上只存在一个无风险利率,等等。在这些假设下,所有的投资者都会把自己的钱在无风险资产上投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投在最优组合上。这个最优组合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特征。

第一个,所有的正常投资者都会选择这个最优组合,因为它提供了最高的风险收益比。为什么所有的投资者都会选择呢?因为他们具有同样的预期。预期在承担相同的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收益,或者获得相同收益的前提下,承担最小的风险。

第二个,这个组合必须是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风险资产的组合,简称市场组合。因为如果世界上有任何一个风险资产没有被包括在这个组合里面,那么就意味着市场上对这个资产没有需求,这个资产价格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大家觉得它有利可图,然后把它纳入到这个市场组合里来为止。所以从一个一般均衡的角度讲,这个市场组合一定会是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风险资产的组合。但是,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风险资产的组合,这个组合其实是不存在的。比如说,美国的资产怎么和中国的资产打包?房子也是风险资产,怎么和股票、债券一块儿来进行资产的组合呢?所以说,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风险资产的组合,是一个虚拟概念。那么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用各个国家的大盘指数,来指代市场组合。

在中国市场上,用CAPM的时候,我们就用沪深、上证指数这种大盘指数;在美国市场上,就用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来指代这个市场组合。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买指数基金。

风险厌恶的人,自有资金一部分购买国债,剩下的买指数基金。

风险追逐的人,借钱去买指数基金。

风险中性的人,既不借钱也不贷出钱,自有资金全部购买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就低估买入,高估卖出,简简单单的操作,省心省力,这样才是最合理的。而不是锚定几个个股一顿操作猛如虎。

这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否有巨大的差异呢?因为很多价值投资者都要买那些资质好估价偏低或者合理的公司呢!

这也是我一直疑惑的地方。

M点由于彻底分散了风险,它就是市场中性价比最高的一个组合,因为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它收益率最高,收益率一定的前提下,风险最低。

这与我们对股票市场的认知确实有点偏差,因为我们常常听说有最牛散户拿了10年10倍股,财富自由。总有一些妖股让我们“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先不说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幸存者偏差,如果长期来看,我们都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我们不可能比一个指数活的还长,我们也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段投资生涯陪伴了一些股票和基金的成长,所以,我们还是要在这个人的投资生涯结束的那一天,来评判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牛逼的散户比较好。“战胜市场”的结论不要忙着下。

这其实和上述的理论并不矛盾,因为除非这个散户金盆洗手不干了,如果他继续在场内一直玩下去,总会均值回归,把之前的盈利吐回去,达到盈亏同源的效果,大数定律在此处发挥作用,让他的收益率趋近于期望值(也就是说,有可能某段时间D点的实际收益率会高一些,但是长期来看,C点一定跑赢D点)。我们的最优解仍然是M点的市场组合。在M点,我们充分的分散了非系统风险,是在风险一定的前提下,收益率最高的点。(需要通过大数定律长期投资实现期望报酬)。

妄图战胜市场?门也没有!

那么对于我们操盘有没有什么实践的意义呢?我们难道要抵押贷或者信用卡套现贷出资金然后梭哈沪深指数吗???因为上边的理论已经证实了,买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妖股(D点),还不如去借钱去买指数基金(C点)。

假如我们就是放风险追逐,我们在D点买入了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组合,但是依据图像,我们不可能长期战胜市场,只能在一小段时间妄想着依靠运气因素战胜市场(也许对于资本市场的寿命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算是一小段吧)。那么很多人会说了,既然长期来看D点就是不如C点,那么我们干脆直接按照C点的操盘手法买就完事了。

慢着,D点有一个C点不具有的巨大优势,那就是D点是无杠杆的。带有杠杆的操作手法不太容易在长期投资生涯中实现“遍历性”,容易在中途爆仓。

带有杠杆的C点要不断的失血,不断的失去现金流,也就是要付出去的利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流出会使得你的资产能够承受的波动变小。而且你需要看到如果投资出现较大回撤后你还要有偿还本金的压力,你的心里能不能顶得住这种压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ETF拯救世界番外篇杠杆操作ETF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