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墨攻:亿元iPhone的消费自由
有人十年磨一剑,有人一年造一机。去年有位真正的中国土豪,拿着26卡无瑕黑钻,飞去英国利物浦,请全球知名的奢侈品订制公司Stuart
H
ughes做一部镶金镶钻、名副其实的土豪金iPhone5。近日这款极度奢华产品终于面世,价值1000万英镑,约合1亿元人民币。于业内人士看来,*金珠宝同科技的融合,俨然已成各路土豪烧钱的新趋势。
都说人多力量大,在奢侈品消费上,这一铁律依然颠扑不破。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真土豪的突出贡献,才成就了中国奢侈品市场占据全球28%份额的强悍数据。不过,这却是一忧虑多于欣喜的事实。除了财富是否来得正当的诘问外,媒体认为奢侈品消费的浅层次、年轻化、未富先奢以及礼品化倾向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需要重申的一点是,财富并没有原罪。从财产所有权的角度来看,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是否有度,别人无权置喙。在一个并不那么富裕,或者说贫富不均的国度,允许和宽容别人的奢侈消费,这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而且,有这样气质的国家不会永远困厄,迟早一天会雄起。因为,自由总是蕴含和潜藏着你永远想象不到的力量。
胡适有一句话,大意是实现自由的最好途径是负责的人做负责任的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啃了亿元苹果的土豪,他的消费自由显得并不那么明智。最常见的质疑是,如果这一亿元用于公益事业该多好,比如支持多背一公斤、麦田计划,又或者说邓飞的免费午餐计划。不过,从经济人理性分析,这不过是苹果消费的机会成本,或者仅仅是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仅此而已。
其实,所有的消费或者开支都是平等的。如果这个土豪同时是一个热心公益的家伙,其在公益上面的开销远超一个亿,那质疑者还能表现得大义凛然吗?而事实上,并没有信息证明这个土豪不是这样的人。这亦足以说明,某些人在作出看似公正的评价之前,其实他们就已经站歪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选择没有高下之分,效果却有大小之别。财富如同肥料,不散播就没有意义,有人以此说明行善的重要,未免解读过度。不过,肥料撒在哪却大可讲究,由此导致的社会效益差异也就在所难免。表面上看,如何实现财富使用价值,尤其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一个技术活,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信仰或曰图腾的问题。
数据显示,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在中国,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实现梦想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些非理性的背后,折射的其实是消费者群体的信仰迷失和精神贫血,他们沉醉在器物构筑的虚幻与浮华中,以此冲淡和排解内心的贫瘠。说得通俗点就是,富了口袋,乏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