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惨杠杆炒股亏1亿割肉卖房还钱 [复制链接]

1#


  炒股有赚有亏,关键在于做好风控与仓位管理,但假如借钱加杠杆炒股,一旦股价走势和自己预期的不一致,很容易心态崩坏,往往低位割肉离场,也有杠杆越加越多,最终越陷越深,直到不可自拔。

01

大佬加杠杆炒股


  割肉卖房还钱


  而近期舆论聚焦的是某科技行业大佬加杠杆炒股亏到心碎的故事。虽有媒体辟谣说金额不实,但这个事情,或仍能引发普通股民投资者的思考和警醒。


  据财联社报道,7月28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腾讯云数据库负责人林晓斌借了一亿元用于购买股票,该信息引发舆论持续
  该网友并附上疑似林晓斌老家邻居的爆料。据该网友表示,自己也被林晓斌借过钱,林晓斌工作兢兢业业,也从不炒房,但没想到年-年炒股被割韭菜了,已经把股票、房子都卖了来还钱。


  财联社报道称,林晓斌确实为腾讯云数据库负责人,自去年开始,林晓斌向不少腾讯同事借钱未还,但实际总金额没有一个亿那么多。


  对于林晓斌借钱的具体原因,有内部员工表示,并不确定是否炒股所致。“原因现在都不知道,各方众说纷纭。”


  财联社报道称,知情人士进一步称,“目前来看,属于其个人行为,公司也在内部做了不少协调。”


  而对于林晓斌究竟买的什么品种,也无确信的说法,有的说是买了中概股,今年由于种种因素,结构性行情突出,假如押了“新风光”等赛道股,自然赚的盆满钵满。但假如买的是价值股、大消费或者中概股,那则要承受其中的波动了。


  其实买错品种不可怕,股市说穿了就是周期轮动,只要本身有价值,总会轮到你的票,就像股票大佬段永平说的秉持“本分,平常心”。

02

三点启示


  也有投资者总结了以下这几条炒股经验启示:


  第一是千万别加杠杆,虽然网络上经常有“无中生友”者,说某个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年纪轻轻,工资普通,因为借钱梭哈某只票,几年变身千万资产,提前退休买房,环游世界,实际上就算真的,也是小概率事件,也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


  第二是买自己看的懂的东西。比如有观点认为林晓斌可能是数据库圈子里的大佬,但对于金融投资就是外行了,虽然基于产业信息,可能认为中概互联股要筑底起飞,但市场是多种因素交织形成,往往起飞的都是你不看好的。


  第三是要学会休息,市场80%的钱往往是在20%的时间里赚到的,换言之大部分时候是无效交易时间,许多人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买卖股票,亏损后更是急于回本,提高交易频次,无奈最后越陷越深,越亏越多。

03

股民4天爆亏6成


  实际上近日就有一个抵押房产炒自己不擅长的妖股,且频繁换仓交易最终4天爆亏6成的例子。


  这位网友自曝7月19日打板进入中通客车,结果遭遇天地板大面,亏了20%,剩下80万。结果又是两天下跌,21号割肉出来,剩下60万,3天就亏了40万。


  21号割肉出来60万,又打板天桥起重,结果又炸板,到22号割肉亏15%,剩下51万,然后没忍住又拿着51万打板惠程科技,结果再次炸板,算一下,又亏掉8.7万,这样一来,仅仅四天时间,网友这万就只剩42万了。


  而且更惨的是,该网友表示这些钱是房产抵押出来的,巨亏后大脑一片空白。


  从该网友投资例子看,一是抵押房产借钱炒股,首先心态就坏了,二是选择的标的是自己不擅长的妖股,三是没学会休息,在亏损后急于回本的心态驱使下,反而频繁交易。

04

高盛“炒股”翻车


  巨亏亿


  实际上不要说普通投资者了,就算是顶级的专业投资者,也不乏连续亏损的经历,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顶级投行高盛。


  与好莱坞电影里面“叱咤全球金融市场”那个形象不同,近日随着美股二季度报披露,“全球顶级投行”高盛交出炒股成绩单,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高盛连亏了四个季度。


  近日高盛公布今年中报显示,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双降,营收下降22.9%,净利润大跌48%。值得注意的是,高盛股票投资连续亏损四个季度,累计巨亏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


  今年以来,高盛在公开市场股票投资持续亏损,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亏损6.2亿美元、6.6亿美元。


  而此前年第三季度,高盛公开市场股票投资亏损8.2亿美元;当年四季度公开市场股票投资亏损5亿美元。


  不仅“炒股”巨亏,高盛还在一直默默砍仓,已连续四季度抛售股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高盛出售10亿美元股票,而在其年第一季度末的净名义股本投资为亿美元。


  对于砍仓的原因,高盛是这么解释:原因是公司在提高资本效率方面取得进展,因此在管理股票仓位方面“大举”(aggressively)行动,尤其是处于环境给予支持的情况下。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