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天风策略
如何应对科技的整体高估值?从渗透率的角度出发
我们对科技股的高估值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几个核心结论在于:
(1)科技股的业绩波动(或者说产业周期的波动)要远大于宏观因子的波动,因此,产业周期的起落是科技板块估值泡沫变化的更核心因素。
(2)利率上行或流动性收缩对没有业绩的高估值公司不利,但不影响产业爆发的科技股,比如典型案例包括:99-00年的纳斯达克(PC周期)、10年的中小板(智能手机周期)、13年的创业板(移动互联周期)。
(3)对于成长期企业(增速30%),买入估值对未来一年股价区分度不强,最终都是表现最好的公司;对于稳定期企业(增速在0-30%),买入估值对未来一年股价区分度较强,买入估值较低的板块未来一年表现要好于买入估值较高的板块;
因此,在当前A股科技板块整体面临无差别的高估值的情况下,市场又预期下半年的货币和信用回归正常化,股市流动性面临不如7月之前那么好的局面,的确对高估值但业绩一般的股票有影响。但是,如果能找到哪些科技细分行业,未来一年业绩能够伴随产业周期爆发,那么当前就可以给予更高的估值容忍度。本篇报告,作为渗透率系列研究的总论篇,我们以“渗透率提升”为核心视角出发,寻找能够容忍高估值的细分行业:
1、为何引入渗透率视角的横向比较
经济降档和周期扁平化的趋势下,由经济周期、政策周期驱动的风格切换与行业轮动有所“钝化”。此时,中观层面的细分产业趋势或成为制胜关键。伴随过去一个阶段风格上的极致演绎,以及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信用周期走平甚至收缩,继续全面抬估值的空间受限,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市场愿意为什么样的行业与个股继续支付高估值。当前新一轮科技浪潮方兴未艾,新兴产业发展阶段不一,我们由此引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概念,通过渗透率指标,探讨细分行业在各发展阶段的估值规律。
2、渗透率提升过程,龙头估值如何演变?
根据产业周期理论,产业从兴起到衰退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以渗透率指标为锚,我们回溯了过去三十年几个较为典型的技术成果,包括科技领域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消费品领域的SUV,以及与渗透率具有类似逻辑的国产化进程中的IC设计。整体来看,导入期和成长期都具备估值红利,但成长期的估值空间更大,且确定性更高。
新产品或新技术导入期,渗透率缓慢抬升(上限为10-15%)。但由于此时行业竞争格局较为模糊,因此个股估值和股价更多呈现为缓慢抬升。
新产品或新技术进入成长期,渗透率开始加速抬升(一般下限在10-15%之间,上限在30-50%之间)。这一阶段竞争格局逐渐明朗,市场一致预期形成,因此股价和估值快速上行。且由于行业和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能够一定程度消化高估值,因此龙头企业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估值,并取得相对收益。
3、渗透率视角出发,哪些板块有望继续享受估值溢价?
渗透率视角寻找结构性机会可以遵循两条思路:第一,直接参与渗透率刚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处于成长期的细分行业;第二,参与渗透率尚处于初始扩散阶段,但确定性较高的领域(比如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或者走国产化替代逻辑)。代表性的细分领域包括:
5G:目前渗透率达到10%临界值附近,政策扶持下确定性较高;
TWS:年发展迅猛,渗透率接近10%,处于成长阶段的初期;
新能源车:目前渗透率5%附近,仍处于初始渗透期,同样有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半导体设备:半导体上游领域国产化进程相对滞后。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信用超预期收缩等。
天风宏观
对三季度政策面和流动性环境的讨论—超储率的视角
超储率是衡量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关键指标,对银行资产扩张速度有一定领先性,与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相关性近年逐渐增强。由于官方数据更新频率偏低且比较滞后,需要我们主动估算并前瞻超储率的边际变化。
6月超储率超季节性下降至1.6%,估计7月进一步降至1.1%,我们给出后续三种情景下的估算结果:
情景一:9月等量续作MLF且不降准,则3季度末超储率大致在1.14%-1.36%之间,较2季度末的1.6%进一步回落。
情景二:9月超额续作MLF亿且不降准,则3季度末超储率大致在1.25%-1.46%;如果适时辅以-亿的逆回购操作,3季度末超储率可能维持在1.5%左右。
情景三:9月进行一次50BP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亿,且仅续作MLF亿,则3季度末超储率大致在1.59%-1.80%。
风险提示:国内外经济复苏强度超预期,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固定收益
明年会有大通胀吗?
当前的超级大宽松与次贷危机之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次国内逆周期力度、货币扩张速度、猪周期位置、原油供需格局、粮食形势以至通胀预期等等都有明显的区别,因而未来通胀的路径预计不会是金融危机之后的简单重复。
对于当前债市而言,未来通胀有上行压力但整体相对温和,国内经济不过热、全球经济不出现同步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可能很难看到-年大通胀局面再现。预计年CPI、PPI同比增速趋势上行,但通胀回升力度明显弱于年,整体相对温和,CPI全年1.5%-2%,大概率不超过3%;PPI中性假设下全年可能在3%附近,二季度低基数下明显冲高。
从稳就业角度考虑,政策虽然不会加码,但也不至于继续减量,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资金利率维持稳定,未来债券利率可能维持区间振荡,票息策略继续维持。
风险提示: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经济出现过热,通胀预期抬头。
金融工程
所谓上行趋势就是新高不断!
从择时体系来看,我们定义的用来区别市场整体环境的wind全A长期均线(日)和短期均线(20日)的距离保持持平,20日线收于点,日线收于,短期均线继续位于长线均线之上,两线距离由上期的14.75%变为14.73%,均线距离超过3%的阈值,市场继续处于上行趋势格局。
在我们的择时体系下,当市场进入上行趋势格局,我们体系中最为重要且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