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产股年内蒸发超万亿传递楼市调整信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醋起作用吗 https://m.39.net/pf/a_a9nzeo9.html

地产界,最近出了件新鲜事,碧桂园、恒大、万科等地产板块集体大跌,几千亿市值短短几日就蒸发掉了,而自今年1月底以来,累计市值蒸发过万亿元。
  

市场将地产股本轮的下跌原因归咎于,棚改项目审批权收回至国开行总行这条传闻。这件事真有如此大的威力,先来看一则某地产公司在三线城市年初的广告。

“今年市定目标任务是3.04万户,征收房屋万㎡,计划投资.17亿元,动迁15万人!什么?感觉3.04万户、15万人只是个数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那咱们拿去年的事实说说话。年棚改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余套。

对!就是这个数字!是不是感觉今年又可能有大批的棚改户加入买房大军?是不是感觉房价又会变动?贴心的我劝你哈,买房莫要犹豫观望,看准了买了就ok!”

顺便备注一下,这座年棚改就动迁15万人的中部城市,城区人口数量只有万多一点。
  

但这件事对房价影响大吗?貌似没看到效果,反而是地产股跌的一塌糊涂,棚改政策对楼市的影响,你现在看明白了吧! 

再来看两则消息:

据澎湃报道,来自碧桂园内部的知情人士透露,“‘全覆盖’在内部已经明确叫停,暂不对外宣扬。”其口中所谓“全覆盖”战略是指在三四五线城市所有的县城、甚至是发达的镇区均需有碧桂园的项目。至少有来自五个区域的碧桂园内部人士透露,现在的工作一切围绕现金流转,合作项目中,不做不能“操盘”的项目。为了实现现金的快速回流周转,有碧桂园内部人士透露,有的项目哪怕利润转负,也要抢现金流。但因为碧桂园项目的跟投制度,这极大的挫伤了一线人员的热情。

据彭博看到的备忘录,绿城正要求员工“全面”加速资金回笼。公司备忘录还要求员工:加快销售,坚决执行“早销,多销、快销”的策略;加大应收款项催收力度;“倾尽一切努力”获得受限价政策影响项目的预售许可证;对于不受中国限价政策影响的项目,要争取把原计划年供货的房源提前至年开盘销售;严格控制付款。绿城媒体代表回复称,关于公司内源性现金流的管控安排是每半年度进行的“常规”管理动作,目前公司日均账面资金不低于亿元,现金充裕、安全。

除了加速回笼资金,他们也不忘回购自家的股票。

继6月底数次回购之后,碧桂园周五盘前公告称,本月初再次回购合计逾1.07亿股。昨日恒大也宣布斥资8.35亿港元回购.1万股,为连续第三日回购,三日共计耗资逾15亿港元。此外,中国恒大昨日盘后发公告称,于7月5日斥资8.35亿港元回购.1万股。这是恒大连续第三日回购股份,三天共计耗资逾15亿港元。

回购股票的可不止碧桂园、恒大,还有下面几家:

融创中国:管理层增持了万股,合计万港币左右(27号和28号,不包括公司的购股权激励计划);

中国金茂:管理层增持了万股,平均价格3.77,27和26号合计回购了多万港币;

龙湖:控股股东吴亚军25-27日增持了万股,平均价格21.54,增持金额超过1.1亿港币;

中国奥园:28日回购.8万股,.2万元港币;

新城发展控股:6月以来增持了万股,增持金额四千万港币左右;

……
  

还记得内房股去年波澜壮阔的暴涨行情之前。受严格调控影响,内房股从年国庆节之后到去年年初一直表现低迷。但3月之后,开发商业绩出现高速增长,而股价估值却跌至低位。此后内房股开始狂奔,板块在当年足足翻了一倍,恒大、碧桂园和融创股价更是暴增三倍至五倍不等。

那么现如今呢?一边的加速回收现金流,一般入场增持回购,究竟是暂时性的力挺股价之举,还是地产板块已经见底,亦或是其他目的?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即便是经历了近期的下跌,当前主要房企的总市值仍然远高于年上半年。

这是一场对地产商的清算,但对我们普通人呢,张屠夫杀猪技术非常棒,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本最优,但你非要搞掉他,换个李师傅,李师傅以前没杀过猪,手法不纯熟,反而增加了猪的成本,结果猪价涨了,大家以前总觉得张屠夫赚了黑心钱,没想到,这个新来的更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