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有记忆,相信没人会反对,多年离家的老狗也能找回曾经回家的路、阔别几十年的人和猩猩,也能相拥而泣,动物如同人一样有感知和记忆,这是我们喜爱养宠物的原因之一。那么植物呢?很多朋友都有养植物,比如办公室里的菜豆、幸福树、你桌上的绿萝,家里的兰花、月季、多肉等等,在你们悉心照料它们,给它们浇水施肥的时候,是否有想过这个不起眼的玩意,竟能感受和记住你的好?
关于植物是否有记忆的试验研究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些考证了,其中一个比较经典的实验是,一位叫白克斯特的人,叫他的一位学生去弄死家里两株植物其中一株。这个学生从未到过他的家里,没有和他家里的植物有过接触。实验的两株植物是生长在一个盆里的,这个学生把其他一株拔出来弄死,放过了另一株。然后白克斯特对这个幸存的植株做测谎实验,让总共五个学生分别参与植物的测谎,其中当然包括弄死植物的那个学生。
五个人中,植物在测谎仪里唯独对弄死植物的学生有了反应,这说明这个植物记仇的,知道这个学生曾经弄死过它青梅竹马的“小伙伴”。植物不仅对人类有记忆能力,对环境的记忆能力更加有复杂的反应,是一种神奇的应激反应机制。比如欧洲的燕麦草,在遇到干旱条件时它比其他植物更能抵抗太阳的暴晒,因为它的祖先曾经生活在干旱的环境里,知道干旱条件下怎么存活。植物会将面对环境的这种记忆遗传给后代,当然,后代可以选择遗忘或者复苏记忆。
“回忆是件痛苦的事情,你能忘掉,那是最好的。”其实说到底都是为了生存,由于环境的改变,一些基因也变得不必要,因此植物更青睐于选择遗忘曾经,这样会更好的表达那些目前需要表达的基因。比如,祖上世世代代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下,而现在生长潮湿的环境里,虽然自身有一套基因表达出来后,会让植物更好的适应干燥,但是没这个必要,反而浪费精力,植物会面对此时的环境作出更利于有效生长的方式。植物选择遗忘后,它会分泌一种蛋白质来修补自己的基因,修补的方式正是覆盖和干扰原来不必要的基因RNA的形成,也就说对它对这个应激反应机制毫无兴趣,把它从自己的记忆力剔除。
同样的道理,对它有利的行为方式或环境,它会有记忆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会保留这种记忆。比如你家世世代代养一种植物,对它悉心照料和爱护,即便这些植物落子生根,只要一直长在你家,再次长大的小植物们也会记得你的好,它们需要你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