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回到草根 [复制链接]

1#

当年做首席,最大的福利就是遍访各种高手,社保、保险、公募、私募、大户,学习各种投资方法和体系。这么多年跟踪下来,表现最好的还是一些草根英雄。他们进攻犀利、防守严密,并且也未必只能管“小钱”。当然,我所跟踪的这些草根英雄都是幸存者,这个样本经过“逆向选择”,那些被市场消灭的人无从追寻。所以,从整体样本讲,草根未必能战胜机构或学院派。但这个优秀的群体,依然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一.草根的优势:没有资源

草根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资源,资源很多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首先,资源的获取和维护要占用太多精力。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各种应酬,但仔细想想,很多应酬除了让我们产生人群之中虚幻的安全感外,有什么大的帮助。草根没有资源,只能专注于市场本身,更容易集中精力。我看雪球上的很多文章,并不会比正规机构的研究差。其次,二级市场,资源的效应并没有那么大。虽然也有一点瑕疵,但二级市场相对公平,这个地方,不论出身,没有背景,收益率说话。缺乏资源并不是一个不可弥补的劣势,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加大大缩小了这个差距。第三,为资源所累。当你占据某种资源,就会觉得具备某种优势,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加了解这个股票,甚至怀疑市场错了。这样一旦股价出现不利的变化,就更容易“坚持”。事实证明,真正能够让我们亏大钱的都是真爱。草根没有这方面的困扰,没有投入,就没有感情,更容易舍弃。

草根由于缺乏机构唾手可得的资源,所以只好立足于市场最本源的东西,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优势。不管何种投资方法,最终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是投资者最根本的收益。基本面和股价长期相关,但短期会发生很大的背离。而且即便通晓基本面,到底值多少钱,也不得而知。因此,隔了一层去研究股价,还不如直接研究股价。

投资是一门艺术,无法在场外学习。我们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学会投资之前已经被灌输了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可能并不适合A股,也可能不适合自己的性格和资金的性质。所以,我们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忘记束缚,再建构体系。而草根一开始就是一张白纸,没有方法,从市场中来,到市场场中去,只要能够生存下来,总归有一套谋生的手段。

二、利弗莫尔之死

证券史上最著名的草根是利弗莫尔,这个14岁就投生股市的天才一生单枪匹马。几起几落,但最终破产自杀,不得善终。《股票作手回忆录》看了不下十遍,但一直困惑,为什么利弗莫尔是这个下场,是他投资方法的宿命?还是其他原因?这个问题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中没有答案,在《大作手操盘术》中也没有答案,但在最近《利弗莫尔--疯狂的一生》中似乎有答案。这本书除了他之前的经历和操作手法外,还有对其家人、子女及身后事。利弗莫尔的下场可能不在于其方法本身,而在于其无法控制投资所带来的戾气。正如《天龙八部》中扫地僧所言“武功在于杀生,如果要练就一门上层武功,就必须修炼一门佛法来化解,否则戾气伤身,会走火入魔”。世间万物,大多相生相克,在矛盾中得到统一。投资本来就是逆人性的东西,投资高手对待投资大多冷静忍让,不会任有自己的情绪发泄。但能量是守恒的,这些积累起来的情绪最终需要一个发泄口,否则无法平衡。关于发泄的途径,有人选择修道,有人选择念佛,有人选择慈善,这些途径都是正确的,能带来自身境界的提高,最终对投资有所帮助。但也有人选择穷凶极奢,声色犬马,最终只能发泄一时,长期更积累戾气,最终伤及身体。观利弗莫尔一生,从来没有捐助的善举,也没有读书修炼,只有大胜后的物质享受。所以,利弗莫尔的下场不是其投资方法本身导致,而是其自身的修为所致。

草根确实也有弱点,由于成长经历的不可复制性,草根一般很难跟人分享其经历和心得,投资方法更不可复制。草根一般没有团队,更难以有公司,无法像机构那样集团*作战,这一点确实是最大的弊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