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小白到高手系列之交易系统的建立下 [复制链接]

1#

九章观点日期:6月12日总5成

主板下降市(周线)5成仓

震荡市(日线)

注释:周线级别趋势

仓位是最高战略分析是技巧

免责:仅记录个人投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

继续接上文。

上面说的大框架是操作的基础,但是系统框架也有很多种(上文只是粗浅地举了打板这个例子),没有优劣之分,各有利弊,只要用得好,任何一种都能让你在市场中稳定获得收益。所以不要想选一个最牛的,而要想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性格、交易条件等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比如说越是短线操作,可能收益率越高,风险也越大,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承受的心理压力等越多;长线操作则相反(ps:当然具体要看在什么市道中,比如大牛市里还是长期持股收益最大,风险也未必是长线操作最低。这里不讨论长短风格的利弊选择问题,有机会专门论述)。你要看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或者说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想象一下未来若干年后的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把你这样的生活物质化,看看需要赚多少钱才能实现你这样的生活,这就得出了你想要获得的收益情况。然后再看看你能够付出的时间、金钱(学费)、投资金额(主要考虑流动性问题)、精力、压力等有多少。这些确定之后你再判断一下你能够付出的这些和你期望获得的收益之间实现概率和大成后带来的回报能否匹配,说直白点就是这么干值得不值得。如果不匹配。要么降低预期,要么提高付出。最终平衡一下看看是个什么结果。

这个分析过程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能付出多少不是想多少就多少的,想着自己天天不睡觉去学习你能做到吗?而且天天不睡觉就一定能持续盈利吗?回报也一样,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准确。

之前文章说了系统框架的重要性,而这篇可以理解为是在建立系统之前让你了解你自己的一个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自己都不能做到尽可能理性准确的分析的话,那么你在股市上也一定不可能对市场进行较为合理的分析。所以如果这一步你不能做好就可以直接判断你这个人不适合炒股了也不用建立什么系统了,赶快把剩下的钱存银行吃利息或干点别的吧。

如果这一步顺利完成了那么你基本上就已经清楚自己想要在什么样的框架下操作了。

在确定框架后,就该考虑然后完善细节了,如果你你能进行到这一步,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看到门了。

这个环节最怕就是懂得太少却以为自己都懂了,又或者是把问题想得太过复杂了,最终绕来绕去却不如大道至简,讲到这里就需要强大的哲学辩证思维了,这里讲大道至简绝非是吧炒股当做很简单的技术活的意思(交易就是一门艺术!),这里的“至简”是建立在大量复杂重复学习与实践之后的由心而发的见招拆招和随机应变,是积累,是沉淀,是自然而然(这里我无法准确表达出意思,这让我想起“吧墅从薄读到厚然后再从厚读到薄”以及“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和看山还是山三个阶段”)。因为这个环节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功夫。下的功夫足够了则必量变到质变。这个过程绝非一两年,如果没有引路人,春考自学,三五年我觉得都算快的了。

简单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或者是一个大量记忆的过程,就如围棋选手要天天打棋谱一样,这么来说吧,首先你要有最基础的股票相关知识。《期货交易技术分析》和《日本蜡烛图技术》之类的书籍是最基础的,要反复看,通篇反复体会,最后把两本书看成一本书是因为一个东方分析技术,一个西方分析技术,表达形式不同但是本质内涵是相同的。两本书学好后理解内涵了就会动向两本书不同的模式说了同样的问题,这就算看成一本书了。这就是第一步最基础的积累。直接告诉你结论吧,所有的分析模式都只说了两点:量与价。

另外,如《十年一梦》、《投机者的扑克》、《炒股的智慧》、《金融炼金术》、《股票作手回忆录》、《股票大作手操盘手》等等到现在都是我的床头书。

在接下来就是实践的积累。比如说你操作了一百次,结果有赢有亏。然后你要复盘,对于每次操作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成功还是失败,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要想的,想得对错不重要,都是不能不想。想完之后要把整个的思维过程尽可能详细的记录下来,这点最好在整理出,用最简单的话分条理地逐条列出。那么一百次操作后你会有一百次的总结,每次总结过程你会分析都有很多每次都要反复总结和思考的地方,重要积累一百次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百次里面反复提到的问题就是你吸引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你系统中需要添加的细节。

系统如骨架,细节如血肉,搭个架子出来很容易,填补血肉还要让血液循环流通这就很难了。往往一百次的总结也不一定能完善,只能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这就是所谓的下功夫。功夫到了不用我说你也明白了,功夫没到我在这里说的累死你也还是听不懂。

端午假期瞬间已过,继续战斗,受外围市场普跌及人民币汇率下跌等利空因素,明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