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人,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在任何环境下都力争上游,这类人积极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很少消极抱怨,他们所做之事便是朝着目标前进、前进!
何思芃就是一位积极主动者,从富阳永兴中学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时考取了托福分的成绩,目前正在美国里士满大学读商科,尽管还是个大二学生,她早已为自己定下了未来的目标。
她说:“一旦我为自己设立了目标,我就一定可以达成。”
☆少年说·何思芃
△何思芃("芃”字同“朋”的读音,是草木茂盛的意思),新东方杭州学校国际教育事业部优秀学员、国际游学部优秀学员,从小在杭州富阳长大,好强的她如同草木一般,汲取阳光雨露,攀爬生长。
1
力争上游,勇考杭外
备战中考的日子,思芃至今难忘,那时考试时时不顺利,但她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目标。
在思芃初一的时候,她看了一本关于美国大学的书籍,书里的描写令她对外面的世界很向往。“能够出去闯一闯,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思芃心想。
之后,她和就读国际高中的姐姐沟通后,做下了将来出国留学的决定,与此同时,她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考取杭州外国语学校。
那时,她的成绩属于班级中等,想要考入杭外也是一个挑战,她既要准备中考,又要准备杭外的考试。在当时的学业压力下,思芃觉得自己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在于自己给定了许多小目标,比如:某次考试,英语达到班级第X名,数学达到班级X名。
然而,考试结果并非总是在意料之中,她也常常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时候,她心里暗暗生了一些苦闷,然而,每当她向妈妈倾诉苦恼时,妈妈总是在耳边鼓励她:“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可以的。”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在她身边鼓舞着她,听妈妈的一席话后,思芃的不快情绪便马上化解了,她继续努力尝试、认真学习,还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我一定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思芃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她提倡学习间隙给自己休息时间,她一般在学习1小时后,会离开学习区休息10分钟,劳逸结合之下,学习的专注度就会提升;
另外,她强调反复记忆的作用,在她复习时,她从来不求快,但求效果好。对于一周内复习的内容,她都会集中在本周再度复习一遍,求把知识点铭记在心。
△思芃的爸爸对她的学习帮助也很大,教给思芃很多学习方法,从小对她要求严格,让她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初三的时候,思芃每周六都要赶到杭州上课,周日一早又要回学校上拓展班(拓展内容),因此周末基本没时间来做作业、复习。之后,思芃果断放弃了拓展班的课程,投入更多的时间在中考及杭外的考试上。
每日早起晨读背诵,日日复习至深夜,备考实苦却充实,当思芃迈入中考考场时,她相信自己能够不负自己的努力,而她果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以靠前的名次考入了杭外剑高。
2
对目标有执念
一旦设定就绝不放弃
高中时,为了让自己在申请大学时有更大的选择权,思芃定下了托福分的目标。然而,第一次考试她只考了90多分,因为第一次分数不理想,思芃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弱项,以便对症下药。单词量算是一大弱项,面对那么多单词,她采取的策略是反复记忆。
即使反复背诵很枯燥,为了达成目标分数,思芃仍然坚持去实践。第一天,她背了list1、list2,第二天她会在背list3、list4的基础上,再把list1、list2背诵一遍,即每次背诵之时都会把先前的单词再记忆一遍,反复记忆之下,单词便能牢固地印在脑子里。
对于“老大难”单词,她会把它标记起来,以加深记忆。同时,思芃会逼迫自己用今天刚背的新单词,用个1-2次,这个单词就基本上牢固掌握了。
“在语言学上没有捷径,唯有坚持背诵训练。”思芃说。
在刻苦学习之下,思芃在第二次考试时考取了多分,“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还需努力。”思芃说。
经过再一次的复习训练,她终于在第三次考试时,达成了目标,考取了分的好成绩,这让她很受鼓舞。她也希望可以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其他准备托福的学生,她当起了托福老师,至今教了20多个学生了。
除此之外,思芃还跟着高中班主任学起了西班牙语,在她上了大学后,她还申请到了奖学金,去西班牙参与西班牙语的暑期学习。
那时,她每一天都要花4个小时学习语言,各种时态“眼花缭乱”,学习强度极大,相当于把一个学期的内容压缩在一个月上完。在这样的高强度下,思芃竟然还额外在当地找了语言学校,强逼自己吸收地更多。
△在西班牙学习时,思芃与当地朋友合影留念
她上午去语言学校上课,下午去上自己学校的课程。一个多月,忙忙碌碌,鲜有空闲时间,但是她的西班牙语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当假期结束回到富阳时,每天晚上,她都会抽出时间复习西班牙语。
“既然学了,就要学好它,并不断坚持下去。不然,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思芃说。
△在语言学校获得的学习证书
3
如何逼迫自己快速成长?
杭外女孩如是说
思芃从杭外毕业后,考入了美国里士满大学,而大学生活对她来说又是新的挑战。
大一时,当思芃看到好朋友的“年终总结”时,她震撼了,原来,朋友有着这么好的习惯,记录下自己的一年收获,而且她一年来还阅读了30多本书。思芃反观自己,一年到头看不了几本书,还对生活没个记录,“这样下去,岂不是与朋友的差距越来越大?”思芃想着。
朋友的好习惯给了思芃强大的推动力,这股推动力与压力结合在一起,把思芃往前推。
思芃其实早已感受到紧迫感和压力感:父母花了大成本供自己来留学,大学四年时光又稍纵即逝,一学期一学期飞快过去,作为国际生又很难有好的工作机会。各种想法叠加在思芃的脑袋里,她明白自己必须高效利用时间,于是心一横,立下了一个flag:每个月至少阅读一本书籍并写读后感。
她希望通过阅读帮助自己好好利用时间,增长阅历,让自己能在短暂的四年内快速成长。
目标确立后,思芃有条不紊地将阅读计划推进。最开始,她阅读故事性强的小说类书籍,强烈的代入感和生动的情节让她愿意将书读下去。因为学业压力大,她的阅读都是在零碎时间进行的,比如睡前、上课间隙、旅途中。
思芃说:“以前自己也会禁不住手机的诱惑,刷刷手机,但是发现这样时光虚掷自己也没长进,而进行阅读之后,她感觉正能量多了,书籍使自己思考,让自己进步。”
《月亮与六便士》是让思芃惊叹地一本书,在阅读之后,她久久不能平静,同时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录——读书笔记。
△节选自思芃的读书笔记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本学术书籍《股票作手回忆录》,因为想学习炒股,思芃一直想看这本书,可极强的专业性使她心生畏惧。但是,思芃很会想办法督促自己,她安排了阅读计划:每日阅读20-30页,一旦完成本周计划,就会给予自己相应的奖励。
这样的计划效果颇好,大概在1个月的时候,这本曾在她看来巨难读的书被她攻破了,虽然不能称上完全理解,但是思芃也总结出7个有意思的点,发布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