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去的所有点滴都是为了今天作出的准备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核聚老师,我是一个国企分公司的负责人,非常害怕开会发言和讲话,每到此时就头脑不清逻辑混乱不知道要讲什么,但是这又是我无法避免的场景和必须具备的能力,我想要提升和改变但不知如何下手。

最近半年多来一直处于一种焦虑与恐慌状态,极其苦恼,长此以往恐身心都会病,真诚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1.发言焦虑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许多人已经有成功经验。

2.小沃森和巴菲特的人生经历就是很有意思的例证。

IBM的小沃森(ThomasWatsonJr.,-)是个富二代。二战期间小沃森参*,退役之后从父亲老沃森的手中继承了IBM商业帝国。小沃森已经具备的职业*人素养,再加上超强学习能力,他很快进入角色,他的经营把IBM带入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小沃森退休的时候,IBM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商用计算机巨头,他被被《财富》杂志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资本家”。。

有一年的二月份,小沃森接到哈佛大学的邀请,请他在毕业典礼上做演讲。通常来说,毕业典礼发生在五月底。猜想一下,小沃森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这个演讲呢?

答案是从接到演讲的那一天开始。

小沃森不但亲自撰写、修改了好几遍演讲稿,而且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把妻子当听众反复练习,并寻求建议。他的准备时间长达三个月。

作为国际商用计算机巨头的最高负责人,小沃森每天都会出席各种会议活动,在各种场合发表各种讲话以及演讲。哈佛的毕业典礼并非最重要、规模最大的演讲。小沃森所做的只是他的例行程序。从接受演讲邀请开始,随即进入准备工作。

再说说巴菲特。

许多人都知道巴菲特每年都要给他的公司股东们写一封信。以至于后来人们把这些信编辑整理成专门的著作《致股东的信》,这成为最重要的投资教科书之一。那么,这每年一封的教科书级别的信件要写作多长时间呢?

有人可能猜测要写几天的时间。用几天的时间写一封信,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极限了,这是少有人能做到的。而实际的答案是,几个月。

巴菲特还有一件事很有意思。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奥马哈小镇,开启自己的投资事业。他发现自己演讲能力很差劲,即便是对着一群陌生人说话,他都感到紧张——这是书呆子的通病。

“我很害怕发表公开演讲。如果我必须这么做,你无法想象我的表现和样子。我非常恐惧,以至于我就是做不好。我想放弃。实际上,我安排自己的生活,好让自己无须被迫在任何人面前起身说话。当我毕业后回到奥马哈,我看到了另一则广告。我知道有时候我得在人前发言。我极度苦恼,结果又报名参加了一门课程,就是为了摆脱这种痛苦。”《滚雪球:巴菲特传》

为此,他专门参加了卡耐基的演讲训练班,并为此支付了美元。

最终,他通过了训练,拿到了证书。至今,那个训练班的结业证书仍然张贴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办公室墙壁上。而世界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却没有资格上墙。

如今,在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小镇上,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几万人参加的世界级盛会——巴菲特股东大会。大会的主要活动只有一个,以巴菲特为主的长达几个小时的演讲。

当然,就像致股东的信一样,巴菲特每年都会为这次演讲做长时间的专门准备。但是,如果问,巴菲特为了这个股东大会的演讲究竟准备了多长时间呢?严格的答案是几十年。包括当年参加卡耐基演讲班,包括当年在夜校免费教授投资课程。

所以,令我们烦恼的“头脑不清逻辑混乱”,并不是在开会发言的那一刻发生的,而是在那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3.唯一真正需要做好的准备,恰恰是准备本身

小沃森和巴菲特的行为模式有强烈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究竟是什么呢?

有一本很难懂的书叫做《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作者是美国投资奇才杰西·利弗莫尔。他写过一句话,我思考了好几年:

“在所有游戏中,唯一真正需要在行动前做好准备的恰恰是准备本身。有些人在用他一半的财产冒险时,用来准备的时间还没有买一辆平价汽车考虑的时间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99)。

这里的关键在于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准备。对于即将到来的事情,人们往往废了许多心思,思考种种类型的准备,包括种种担忧恐惧,但偏偏不作出任何准备行动。他们不明白,一旦有了行动,就会有更多的行动,而持续的行动才能带来改变。

利弗莫尔的深刻之处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准备好了、什么是“做好准备”,唯一真正重要的是准备本身,是准备的行动。

即便支付了美元“天价”学费,巴菲特还是一度放弃了卡耐基演讲训练班,但是最后他还是下定决心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说,“我知道,如果那时候我不治好它,那我就永远治不好了。”

担心和焦虑是没用的,付诸行动训练自己才是解决之道。

所以,对于任何公众场合的发言,只要时间上有提前量,你都必须做出准备,哪怕距离发言只剩一分钟。当然我们可以力所能及拉长提前量,无论是像小沃森那样撰写、修改演讲稿、对着镜子对着爱人反复演练,还是像巴菲特那样专门参加一个演讲班进行突破心理屏障的日复一日的训练。

另外,一般来说发言最好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比如对于任何问题总要说出个一二三。一二三的模式,就是最简洁、最通用的发言模式,也是最通用的阐述观点模式。

这篇文章就是按照一二三的模式写的。如果有一天,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我需要做一场关于如何提升表达能力的即兴发言,那么,有可能在场的人会见证我的出口成章,那只不过是因为,在那之前的很长时间,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写好了一篇有关这个主题的演讲稿。

反复刻意练习,总会有进步,进步累积起来,总有一天会突破。

归根结底,你过去的所有点滴都是为了今天作出的准备。今天你所做的任何点滴都是为了未来的某一天作出的准备。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深度阅读了《IBM帝国缔造者:小沃森自传》、《滚雪球:巴菲特传》、《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有些内容做了笔记,有些内容直接记在大脑里,还时不时的练习写作,这些工作也为今天回答你的问题做好了准备。

祝你早日突破。

相关文章

巴菲特如何在26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

核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