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复制链接]

1#

(点击下方音频,带给您视与听双重体验)

书篮签约作者:林昌华|插图:网络

|关于本书

股市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买家和卖家形成的市场,是买卖双方的行为造成了价格的波动。那么这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说白了,就是心理。

虽说股价长期来说是看公司本身的价值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巴菲特那样的耐心,喜欢“炒短线”的人还是居多。如果你喜欢短期交易,那么,就不得不研究金融心理学,因为人类在金融市场中表现出来的恐惧和贪婪,以及由此形成的博弈,才是股价波动的根本原因。

本书作者拉斯·特维德,是一位成功的金融衍生品投机客、基金经理和投资银行家。年,他与人合作创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同时,他还是一家对冲基金的董事。

在这本书里面你可以了解到金融市场的4大基本原则,并根据趋势市、横盘、反转这3种情况,讲解了股民的心理和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不管你是投资者、基金经理,还是一名普通的散户,这本书都是你的必读之书。今天的解读,我将带你从四个方面来了解这本书的主要精华。

股市4大基本原理

股市有4个基本原理,第一个是“市场永远走在前面”。很多人喜欢看新闻,看小道消息。但请记住,在你知道这些消息之前,股市已经提前做出反应了。

因此巴布森说“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比如,经济看起来蒸蒸日上,股市却由牛市转变为熊市,那么,无论实体经济表现如何,都意味着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宏观经济可能进入萧条,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第二个原理是,市场是非理性的。古典经济学假设,人都是完全理性的,但事实却完全相反。人类永远会被自己的贪婪和恐惧支配,即使声称最理性、最有自信的人也不能幸免,因为人脑就是这样进化而来的。

多年来,华尔街的疯狂就像轮回一样,不可避免。每次股灾都有一样的模式,每一次牛市都让人疯狂,大妈和学生也在谈论股票,即使有过好几次教训,人们每一次都觉得这一次的股价能长到天上。但是,每一次他们也都摔得很惨,但没过多久就忘了教训。

第三个基本原理是,未来是一片混沌的,永远无法精确预测。未来的发展并非一个线性函数,毫不夸张地说,你今天的早饭如果吃的不是豆浆油条而是稀饭,都有可能影响你未来10年的人生,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世界是如此复杂、如此非线性,以至于要精确预测宏观经济、预测股市,都是完全徒劳的。因此,那些声称,未来几月几号,股票将涨到多少点的人,都是骗子。

最后一个基本原理是,技术图形是自我实现的。我们听过很多技术,比如波浪理论、双头顶、支撑位等,甚至还有人用太阳黑子和女生裙子长短来预测股市。

这些无厘头的理论背后并非什么科学或神秘力量支配,而是信的人多了,图形也就自我实现了。比如相信“支撑位”的人多了,大家一看价格跌破支撑位了,就纷纷抛售,支撑位也就这么发挥了作用。

趋势市的心理

现在我们从不同的行情来分析一下股民的心理,首先是趋势市,也就是有着明显上涨或下跌趋势的行情。那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般,会有一些利好导致趋势开始出现,然后已经买了的人一看涨了一点,通常就会抛售股票,落袋为安。

但当他们发现价格又持续上涨的时候,不甘心的心态就出现了,因此,他们就会把赚来的钱再投进去,希望“追涨”。而还没买的人则会后悔,他们也等待价格稍微回落,冲进去挽回一点自尊。

随着价格被持续抬高,观望的人越来越坐不住了,他们会因为身边的朋友赚钱而眼红,然后纷纷加入这场游戏,于是,趋势就形成了。

当我们身处趋势市时,要紧跟趋势。当趋势还没形成时,不要自以为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还在观望,多空双方还在博弈,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所以此时没人说的准趋势一定会怎么样。

不妨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直到明显的“趋势线”能够画出来,这个时候,就意味着群体开始达成共识,也就是牛市要来了,资金也会更多地注入,此时可以进场。

我们最常犯的毛病是,稍微有一点回调,或者出现几个小的反转形态,我们就认为趋势反转了,进而抛出,第二天发现股市还在涨,苦不堪言。因此,要懂得综合判断是否真的反转,比如,是否跌破了支撑位?交易量是放大还是萎缩?

一些有经验的机构投资者或者老手,他们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其他同行的股票,又是怎么样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回调,我们就应该坚决持有,继续跟着趋势走。如果判断错误,过早地抛出,那么也不要贪心,不要再杀进去了。

那么,什么时候抛售最合适呢?可以参考成交最密集的区域,因为交易量大的区域也是能量最大的区域,是一个典型的支撑位。比如你花50块钱买进,然后一直涨,你也一直看好这个趋势。

假设某一天,你发现最后一个成交密集区是元到元之间,那么,你就可以再等等,看看价格还能不能突破这个区域,进入到下一个成交密集区。如果价格上不去,跌破这个密集区,那么,市场就很难再有力量往上冲了。那你就可以在元以下,比如元的时候卖掉,或者为了安全起见,元的时候就可以卖掉。

平衡市的心理

平衡市指的就是横盘整理的形态,它最让人闹心的地方在于,你不知道它接下来到底是涨还是跌。这时候,人们的心态不是疯狂,而是观望。因此,横盘结束的时间,也就是观望的投资者们失去耐心的时候。

比如,失去耐心的多方受不了了,他本想在低点买入的,现在干脆退一步,接受当下的价格。同样,失去耐心的空方则在一个能接受的价格上抛出了事。于是,成交量开始放大,开始出现我们在趋势市里出现的心态。

最终,横盘被打破,趋势开始形成。至于最终是牛市还是熊市,就要看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了。

趋势反转的心理

以牛市转熊市作为例子。假设趋势继续前进,一直上涨;但此时,指标越来越离谱,民众越来越疯狂,一些有经验的老手们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

于是,看空的增加,但下跌又被多方视为补货的机会,于是,市场可能还会有上涨的假象,但已经开始震荡,牛市岌岌可危。当行情真的开始反转时,侥幸心理、心有不甘、厌恶损失,这些情绪让投资者们没有及时抛售,从而被套牢。

经验证明,反转的当天,很多股民其实不会跑,要到第二天他们才相信熊市来了,但是那时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更可怕的是,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恐惧情绪,这就是股灾产生的原因。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就会产生焦虑,然后演化为恐慌,它会让体内产生大量肾上腺素,又激发身体分泌一系列的酶,这一系列串联反应将肾上腺素的效果放大了1万倍,最终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来。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不再理性,而是争先恐后地抛售,股价于是连续跳水,形成股灾。

焦虑也是人类的本能,因为在原始社会,人类面临诸多危险,焦虑感给人类发送了一种信号,也就是让人类放大危险,赶紧逃命,这个机制让人类不至于灭亡,延续至今。但不可否认,人类因此也有过度放大危险的倾向。

按理来说,在熊市应该懂得止损,一见不对劲就要赶紧抛,亏了就亏了。但人们有一种不喜欢损失的心理,反而是想着“亏了的股票就放着,迟早会再涨回来”,结果越亏越惨,直到套牢。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某只股票跌破了止损线,就应该果断止损,亏了的钱还能投入到另外一只可以赚钱的股票上去。但我们往往会不甘心,希望能从同一只股票上把钱赚回来,从而失去了机会。

牛市则相反,应该跟随趋势,不要过早抛售,直到趋势有明显的改变为止,但我们又有一种“落袋为安”的心态,急急忙忙就抛了。结果,抛售之后发现股价还再涨,又心有不甘,于是价格稍微回调后又把刚赚来的钱再投进去,直到行情转熊,大亏一笔。

接着,有些人会不甘心牛市赚来的钱就这么亏了,心想放着等它涨回来,于是又被套牢,看着熊市把自己赚回来的钱再吐出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炒股赚不到钱的原因。

最后总结

股票从长期来看,是由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决定的,但很少有人会用三到五年的耐心来持有一只股票。因此,绝大多数人还是短线交易者。股票的价格,在短期内则是由市场本身来决定的,是买卖双方的人性博弈的过程。所以,研究金融心理学就非常有必要。

最后,建议进一步阅读:杰西·利弗莫尔的《股票作手回忆录》

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传奇的短线炒家的故事。杰西·利弗莫尔就是这本《金融心理学》中数次提到的那位少年投机客,他数次大起大落,从身无分文到万身家,但又晚节不保,欠债多万,饮恨而终。他的人生经验影响了历代股神,如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等。

1

END

1

往期精选

滑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