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晓边金一边
原创首发|金角财经(F-Jinjiao)
人类史上最大IPO来了。
10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蚂蚁集团IPO初步询价完成,经过对上万个机构询价,最终蚂蚁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68.8元,代码是;同时,H股发行价同日公布,为每股80港元,代码,刨除汇率影响后,每股约68.85元,与A股发行价基本持平。蚂蚁集团总市值2.1万亿元。
这市值,比原来市场预测约2.5万亿-3万亿元的估值少了约20%-30%,但依然是全球金融史上最大的IPO。
而在发行价确定前两天,虽退未休的蚂蚁集团实控人马云再次语不惊人死不休,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再次因为“怼银行”引起争议。这次升级了,马云把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从监管到银行都“对”了一遍,并认为,中国不会有金融系统风险,因为中国金融没有系统。
现在,蚂蚁集团冲刺上市的关键时刻,这种怼天怼地怼监管的“豪言壮语”再次出现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其实,内有玄机。
不合时宜的演讲
蚂蚁上市一路绿灯已不是新闻。
根据上市安排,蚂蚁的网上和网下申购将在10月29日进行,预计将于11月5日A+H两地同步上市。从8月25日,上交所受理上市申请到26日定价,只用了63天。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这样的审批速度,可用光速来形容。
大家都没想到的是,10月21日证监会同意蚂蚁集团IPO。3天后,马云就在中国金融风云际会的外滩,把中国的金融行业里里外外批了一番。
马云20分钟的演讲里面,照旧是语出惊人:
马云先是批评监管落后,不是欧美的就是先进的,认为巴塞尔协议无效且有害,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中国金融不成体系,没有系统;然后认为中国的银行还停留在“当铺思维”,抵押贷款害了很多企业家;不能因为P2P把整个互联网金融都否定;认为现在的金融监管跟不上形势发展,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马云还认为,创新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
在演讲结束时激情澎湃道:“过去16年,蚂蚁一直在坚持探索,如果普惠、绿色、可持续是个错误,那么我们愿意一错到底!”
一席话,豪情冲天,他和蚂蚁集团似乎成了与中国旧金融的陈弊誓死斗争的卫道士。
这样的讲话,很杰克马,一如既往地敢言。刚开始,很多人拍手叫好,认为马云说出了“天下金融苦监管久矣”的心声。
再仔细咂摸一下,好像不太对劲。
如果说这些话的不是马云,大家当做一个笑话笑笑就过去了。但马云的地位决定了,这些话“杀伤力”惊人。
9月18日,蚂蚁集团已经上会,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同意蚂蚁集团发行上市。按照原来曝光的计划表,10月20日蚂蚁集团就可以正式上市。
但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的一个月内,蚂蚁集团上市原本如火如荼的宣传攻势偃旗息鼓了,随后,路透社就曝光蚂蚁集团遭到证券监管部门调查的消息。
中间隔了一个月,发生了蚂蚁集团自余额宝之后最大的争议——在支付宝平 家销售自己上市的五只战略配售基金。
这样的操作,业内第一次。
基金发售一般是通过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财富公司等平台代为销售。支付宝平时也是第三方代销平台之一。这一次,蚂蚁集团选择支付宝独家发售自己家的打新战略配售基金,并且在支付宝、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