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给“发钱”了?老韭菜的我激动不已!
14日央妈又释放大信号,公布9月金融数据,新增信贷1.9万亿,前值1.28万亿;社融增量3.48万亿,前值3.58万亿;社融存量同比13.5%,前值13.3%;M2同比10.9%,前值10.4%。
9月新增RMB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均超过市场预期。随后,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4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国过去几年的主基调一直是降杠杆,各行各业都在降杠杆。与股市有关联的一次降杠杆,是15年开始的严打民间配资,这也是导致上一轮短期牛市匆匆收尾的主要因素。这就给咱们的韭菜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甚至对于某些关灯吃面的股民来说,是一次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惨痛记忆。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央妈重提加杠杆,是否能让多出来的钱再次流入股市,制造一次大牛行情呢?
猜测一下,货币会流向哪里?
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总量超宽松,但并未引发通胀。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分别由年末的8.7%和10.7%回升至年9月的10.9%和13.5%。9月CPI同比1.7%,核心CPI持续低迷,PPI同比-2.1%。
一方面因为是YiQing后就业低迷、消费需求恢复缓慢、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外需不振等;另一方面因为是基建(尤其新基建)、资产市场吸纳了剩余流动性。
所以财政部门加杠杆,使得居民和企业杠杆相对稳定。
话说回来,今年高层一直强调的是双循环。这就必然会吸引大量多出来的钱流入股市。其中,双循环的三大抓手是新基建、城市群和放开生育。而新基建是实现稳增长、宽信用和促创新的重要抓手。
说人话就是,新基建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重要当然就要更多的玛尼!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对于扩大内需、实现双循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相互配合。简单一句话,央妈主动借钱给你去花。
高层加快启动以“新基建”领衔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方案,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我们长期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
稍稍展望下未来,总量层面,货币政策长期正常化,结构向宽松与结构性收紧并存,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结构层面,鼓励财政部门加杠杆,加强对新基建的投入,引导货币投向实体经济,尤其受YiQing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然鹅,无论高层口号如何喊,如何引导资金进入实体,加杠杆多出来的钱终归会有一部分迟早要流入股市的。加上房市高压不变的的这个因素,我们预测半年之内,就会有大量杠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而到那时,股市的日子显然会更好过!韭菜的日子显然会更更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