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的结尾曾经答应大家,通过价值投资能达到财务自由吗?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入门篇)
分享一下作为一名以投资为生的价投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但文章成型之后,感觉有些内容过于晦涩,对于新手进阶来说不太友好。
因此临时决定写一写自己这些年的投资经历,希望小伙伴们能了解我是如何一步步从一名小散户实现初步的财务自由并成为一名私募基金经理的。
05、06年懵懂入市,14年间在价值投资的路上踯躅前行,沿途多是荆棘与泥泞,偶尔也有令人难忘的华丽美景。
其间不乏股市账户从10万元增长到8位数的兴奋,也经历了不到半月回撤七八百万的痛苦。凡此种种的确有不少可以反思之处。
诚以为,自传是成功者的专利,而我仅仅是投资路上苦苦求索的一名小学生,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这是属于我的故事,有很多的经验,更多的是教训,分享出来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莫名其妙的入市,自以为是的踏空
走进资本市场之前,由于留学的关系,家里准备了一些外币,所以从05到06年我便开始试着炒汇。
学习了不少经济学知识,起早贪黑折腾了一年多(真的是起早贪黑,外汇市场属于全天候),最后赢利还没跑赢定期存款……
当时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汇率大幅波动,我总是在十分钟之后看新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注定是场我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说外汇交易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那就是读了几本不错的书,《曼昆经济学原理》、《金融炼金术》、《股票作手回忆录》、《国富论》……当然《金融炼金术》后半部分当年似懂非懂,不过最为基础的经济学知识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
05年底回国休假,那是A股大牛市起飞的前夜。市场刚刚从的低点艰难的爬出来,到处都是谈股色变的阴郁气氛。
当时看了央视财经的某档节目,在讨论A股的投资价值:宝钢确定七毛以上的利润,不到四块钱的股价;万科05年中报增长超%,不到十倍市盈率(当时赶紧上网查了查市盈率是啥东西);加息周期叠加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凸显……
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要买股票!可是,没钱……呵呵哒……
当年还是个老学生的我,靠打工的收入养活自己都勉强,哪来的钱买股票?只好厚颜无耻的啃一下老了。软磨硬泡,终于说服老妈赞助了10万块,误打误撞买入三支股票:招行、万科、宝钢。
这里说一个小插曲,当时恰逢过年亲朋聚会,当大家听说我买股票的时候,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中国股市应该推倒重来!”“国内上市公司都是做假账的!”“听说过股权分置改革吗?傻子去给国家白送钱!”“国家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很大,房价肯定暴跌,这个行业玩完了!”“你还敢买银行股?没看报纸吗?中国的银行技术性破产了”……
这些现象反而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可能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叛逆的人吧,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我,每次都要走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此后多年的投资经历一再证明了这点:当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抱期望并且对前途一片悲观的时候,正是大举投资的好时机。
回欧洲之后,立马恢复了白天上课晚上打工的节奏,偶然也会看看股市的行情,看着稳步增加的市值,心中当然也是美滋滋的。我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投资有关的书籍,《聪明的投资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时光飞逝,一年后再次回国,股市的热度着实把我惊呆了。证券营业厅里人满为患,等待开户的长龙排到了马路上。行情屏幕前洋溢着一张张红光满面的脸,大爷大妈自不必说,卖冷饮的小贩,农民工模样的投资者也充斥其中。
07年大牛市
每次聚会,中心话题一定是股票和基金。那些曾经对此嗤之以鼻的亲戚,现在一个个口若悬河,宏观微观,俨然都成了投资专家。当初反对最激烈的长辈,竟然一本正经的要传授我炒基金的心得。基金还能炒?我当时真是一脸的懵逼……
母亲也经常会和我提起某某某开始心猿意马,认为上班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炒股一天的收益。种种迹象让我十分的担心,看看股票的估值,那些绩优蓝筹的估值都已经高高在上了。
个人账户的资金量已经是本金的三倍,我的逆反性格又开始蠢蠢欲动,就在即将返回欧洲之前,我做出了一个草率的决定:清仓!当时上证点位多点。
返欧不久就发生了所谓半夜鸡叫事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崩盘。当时是通过类似pplive的软件看国内股市直播,那真叫哀鸿遍野。
面对绿油油的屏幕,内心是窃喜的,一次瞎猫碰到死耗子的孤立事件却让我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错觉,那些天照镜子都感觉自带光环。然而市场很快用事实扇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没过多久,大盘便扭头向上,奔着点汹涌而去。
然而我并没有重新回到市场,因为除了钢铁股相对比较便宜之外,实在找不到有安全边际的标的。
~等待还是等待
踏空的滋味不太好受,母亲来电话也会说起亲戚朋友的盈利情况,在多点的时候准备入市,在我的再三劝说之下,只拿出了几万块小试牛刀。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过多久A股就开始掉头向下,金融危机也开始愈演愈烈。我母亲的这部分资金在随后的日子里被腰斩。
价值投资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在等待,等待低估买入,等待高估卖出。终于在年10月份,我认为机会又来了,决定再次出手!
至于我是如何判断出当时属于底部区域的。emmmm……因为那个时候我恰好毕业回国了哈哈!
小伙伴们预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