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员工持股计划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直接受益者是员工,以较低价格买进自家的股票,和公司共成长,享受红利。投资者也会认为,公司从管理层到核心员工受到激励,从此干劲十足,业绩蹭蹭地上去,看好后市,会继续加码。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在格力电器这里,却有点变味。不出所料,格力电器股价6月21日大跌近5%。
董明珠拿得太多
根据格力电器公布的员工持股计划,将使用大约30亿元股票,向不超过员工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规模不超过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8%。
截至年底,格力电器共有员工大约8.4万人,人获益,占全部员工比例为14.3%,也就是说,大约每7个员工中有一个人成为幸运者。老实说,这个比例不算低。
但格力电器员工中有6.2万人是生产人员,他们中获得股权比例会极低,其他技术、销售和行政人员,比例显然会更高。
尤其是,行权价仅有不到28元,是格力电器回购股票均价刚好是一半。换言之,格力电器有个幸运儿,可以用五折买进股票。
30亿元,人,人均获益大约25万元。仅仅看“人均”,则掩盖了真相。人中,有八位高层,以董明珠为首,将拿走大约31%份额,平均每人拿走大约4%份额;又是“平均”误导人。
因此,其余名员工将分配万股,平均每人分得大约股左右,人均获益不到18万元。
实际上,一名职工监事拿走0.07%份额,其他6名高管(含董事)每人拟认购60万股,占0.55%份额,而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将认购万股,拿走大约28%份额。
当然这些股票都不是白送,按照行权价测算,董明珠要掏出真金白银大约8.3亿元来买进。由于是五折价,因此也可以认为董明珠得到超过8亿元股票激励。
在投资者社区中,有不少小股东对此很气愤,认为这次员工持股计划是专门为董明珠“量身定制”。董明珠吃肉,其他7名高层,和董明珠算是“亲密战友”,就江湖地位而言,其实与其他中层和核心员工差不多,只是“喝了点汤”。
尤其是庄培,年5月就开始担任公司副总裁,是和董明珠一起打江山的老将,然而在分配股权时,60万股只有董明珠的2%。
行权门槛太低
格力电器持股计划另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就是,行权基本没有门槛。
具体行权条件是,年公司净利润较年增长不低于10%;年净利润较年增长不低于20%;且年、年两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
首先看分红条件。年度利润分配计划是每股现金分红3元。最近10年,格力电器每年平均分红大约是1.7元。每股现金分红2元,这应该成为惯例了。
2元和50%分红率不是“与”而是“或”的逻辑关系,因此这已经能认为是条件了。
那么净利润增速10%这个条件高吗?当然不是的!
年,格力电器净利润大约亿元,同比减少10.3%。年净利润增长10%,也就是大约亿元左右水准,差不多是年的亿元利润规模,比年的亿元还要低。
年利润再增加10%,也就是大约亿元左右规模,其实和年相当。因此,格力电器在这两年努力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年的水平。
另外,这是净利润,而不是扣非后净利润,这样一来,弹性空间就更大了。因此,所谓行权条件被中小股东在社区中讨论时认为相当于“白送”。
两年股价原地不动,高瓴却可以躺平
股民认为,持股计划如此底的行权条件,难逃侵害中小股东利润嫌疑。更重要的一点是,格力电器股价不给力。
今年以来截至6月21日收市,格力电器累计跌幅为17.5%。比美的集团的累计跌幅25%略好,要逊色于海尔智家的12.7%跌幅。整体上看,家电三巨头今年都是保持颓势,格力电器处于中间状态,似乎无可指摘。
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年6月末,格力电器股价为51.6元,现在格力最新股价为51.11元,也就是说,两年以来,格力电器没有任何进步。
格力电器原大股东格力集团将15%股权转让给高瓴资本系,作价亿元左右,对其估值为亿元,格力电器最新市值为亿元,增值空间大约为10.6%。
股价长期不涨,小股民难以满意,大股东却是另外的想法。
高瓴资本看中长期价值,如果未来保持每股3元分红力度(符合不低于2元的条件),则高瓴资本旗下珠海明骏9.02亿股,分红所得现金大约27亿元。
高瓴资本或许在8-10年内通过分红将得到投资总成本,格力电器15%股权在8-10年后,是高瓴纯收益。
另一种角度,只要格力电器有稳健分红(每年2-3元),高瓴资本一部分用于还银行贷款,亿元贷款的利息一年大约10亿元左右,还有大约10亿元可以用来偿还本金。
股价涨跌与否,高瓴资本短期内完全不在意。如果把“躺平”一词送给高瓴是否很合适。
格力电器持股计划,在董事会层面通过,还需要股东大会通过。不是所有中小投资者都有实力和高瓴资本这样,要做、能做“时间的朋友”。格力电器中小股东有在股东大会上推翻董事会决议,扭转乾坤的先例。
这一次,中小股东会再次抱团,阻击董明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