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先:本文纯属个人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早上还有朋友说,昨晚美股跌的挺惨,估计A股又悬了。
木木大说最近行情挺独立的,应该还好吧。
嗯,A股是还好,可是平安和万科就。。。不提也罢,接着躺倒。
说点开心的吧。
今天低开高走,上证指数上涨0.61%,深证成指上涨0.70%,创业板更是涨了1.34%。
医美暴涨,煤炭和钢铁昨天休息了一下今天继续景气行情。
昨晚,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炉。
两句原话:
"预计-年PPI年均涨幅仍会处于合理区间。”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阶段性供求“错位”,若未来全球疫情能得到全面有效防控,新兴经济体生产供应恢复正常,则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可能放缓。”
这里说一下PPI是什么,企业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ProducerPriceIndex,学名生产者物价指数,说的是企业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是企业采购各种用于生产的材料的价格指数,一般包括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
这里可以跟CPI形成对比,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描述的是咱老百姓吃喝拉撒娱乐看病之类的钱,不含买房,基本上是零售价。
PPI,则是企业买东西所用的批发价。
所以,翻译翻译,意思就是,央行觉得目前企业买材料的价格还算合理,所以货币政策不会突变,而且大宗商品价格也会随着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控制住疫情后恢复正常区间。
再翻译简单点,央行觉得目前没必要停止放水搞加息,可以算是个不小的利好。
而且,看这意思,大宗商品的行情,短期内上游资源企业的景气还是没完,钢铁,煤炭,有色,稀土,化工,继续景气的可能性很大。
前两天,甚至今天早上,每天都有人问,现在的行情,算不算股灾?
也难怪,毕竟很多朋友都是2月中旬才开始参与股票和基金的交易,没有真正经历过股灾,甚至以为去年那样的普涨是常态,于是觉得震荡行情就很难受。
或者,大家觉得,股票就应该跌不超过1%,也不该连续下跌。
是时候给大家看看真正的下跌了。
天天这么跌确实难受,所以,为了忆苦思甜,也为了给大家做做心里按摩,今天就一起来回忆一下,年的股灾,到底是什么样子。
①
暴风雨前
其实从年一直到年7月,A股一直是以一个阴跌的姿态在走。
从11年的点,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跌到了年的点左右,最低触及过点。
恰逢13年的钱荒,经过漫长的延迟,央行的钱,终于到了商业银行和企业手里。
上证指数的PE触及了历史最低点9.69,然后开始超跌反弹。
银行手里有钱,股市又达到历史最低点。
于是,各银行开始搞起了金融创新,即场外配资。
场内配资,是证券公司自己展开融资融券业务,证监会管的很严。
场外配资,却包含了银行,基金,证券公司等角色,属于监管盲区,而且也很难统一管理。
银行手上有钱,不让直接参与股市,那怎么办?
就搞个创新吧,你不让我直接拿钱投资股市,我可以通过理财等方式把钱借给机构,然后机构可以去投资放贷,然后作为银行就可以拿到收益。
这就是影子银行的来历。
在这个A股大底前,影子银行主要放贷给实体经济,听起来还不错。
可是一旦出现这种可以产生超额收益的情况,资本逐利的嘴脸就出来了。
于是,银行的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流入了股市。
据统计,年有将近3万亿的银行理财资金流入了股市,直接撑起了14-15年的大牛市。
当然,既然是牛市,怎么可能没有杠杆。
基金公司在14-15年出了六种杠杆类的新产品,直接把3万亿放大数倍。
这里面的领头羊,就是阿里旗下的恒生homs。
那时候,银行发现,比起把钱借给实业,借给股票配资风险小很多(可以强制平仓),于是很愿意把钱给信托公司拿去场外配资。
信托公司先从银行借到低息贷款,然后通过homs系统,借来的钱拆成不同的账户,再拆分成小单元,就可以大量借给不同的个人。
对个人来说,可以通过高杠杆赶上牛市的车,一波暴富。
对于配资公司来说,信托公司从银行借钱只要6%的利息,配资借钱过来8%,然后借给客户,可以达到24%的利息,而且无风险。
于是,一个金融杠杆的闭环,就完成了。
当然,和所有杠杆的假设一样,那就是市场要单边上涨。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波行情。
上证指数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从点左右直接飞到了点。
但是,这期间主要上涨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中小板指数上涨%,创业板指上涨%,而上证50指数和16只银行股只上涨了%和95%。
而且,由于蓝筹股白马股涨幅远小于中小板,价值投资和秉持价值投资观念的基金经历,在那几年备受质疑。
管你什么理论,赚钱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中小盘青睐?
因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盘面小,好控盘。
为什么要控盘?因为大家都赚钱是不可能的,一直上涨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控盘,就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现货套现,赚的盆满钵满以后反手做空,再下杀赚一波韭菜的钱。
好了,暴风雨以前的最后狂欢就结束了。
简单来说,一年不到,指数从点涨到了点,中小板涨了%,创业板涨了%。
那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股市就是送钱的地方,真的实现了全民炒股。
于是,大家借钱,卖房,贷款,配资,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凑钱,来搭上这趟财富自由的车。
暴风雨,由此开始。
②
暴风雨
时间来到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下历史,达到了点的高点,最后收于点。
然后迎来了第一波暴风雨。
6月12号到6月19号,股市狂跌一周,沪指跌去13.32%,深成指跌去13.11%,创业板跌去15%。
分析师说,嗯,别慌,这是正常调节,涨的多了调节一下应该的。
端午假期休息,大家在惶恐和期盼中度过,6.23的周二,6.24的周三开始反弹了一点,然后周四直接来了个百股跌停。
然后迎来了黑色星期五,将近只股票跌停,上证指数一天跌去7.4%,创业板跌去8.91%。
央行觉得跌的有点可怕了,出来宣布降准给股市给点希望,证监会说不要慌,正常调节。
没想到,央行一出手,6.29周一的大盘高开了一下,然后继续往下走,千股跌停。周二继续缓慢下跌,此时指数已经来到附近。
6月29日,证监会紧急发声,让大家理性看待市场,最近只是调整。
其实这一天国家队貌似已经出手,有一只神秘力量疯狂购权重股,试图稳住局势,然而没有成功。
6月30日,众多私募基金经理集体发声,让大家把握投资良机,继续唱多。
那一周行情倒是保持一致,每天开盘就千股跌停。
7月1日,证监会频发利好,各种救市招数,什么降低交易手续费,券商可自由决定平仓线等等。
7月2日,人民日报发布微博:《股市,今天见》,证监会查处做空者。
然而并没有止住下跌之势。
到7月3号,短短14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跌了28%,深成指数跌了32%,创业板跌了33.18%。
这一天,证监会停止了两市的IPO,国家队也正式下场开始买买买。
可是,这个时候,个股基本上已经腰斩,杠杆资金开始出现爆仓,大家忽然意识到,国家队都出手了,这他妈哪是调整这是股灾。
央行急眼了,止不住跌可还行?于是直接放大招,给予证金公司尚方宝剑,无上限的资金支持,随便买随便用。
进入第四周,7.6号的周一,国家队和空头部队大战一场,没想到没有干过空头,开盘上涨8个点的中证期指被砸跌了9%,上证指数在国家队下场帮助下涨了2.4%。
周二,国家队继续购买蓝筹股,然而创业板继续下跌,两市一半以上的公司已经停牌。
周三,上证下跌5.9%,多家公司停牌,多家公司跌停。
这一天,证监会再下严令,高管半年内不许减持股票。
周四,继续跌停。
周五,7月10号,终于止住跌势,两市只股票涨停,三周多的下跌终于被止住。
6月12号到7月9号,18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从跌到了.54点,跌去34%。
稳定形势以后,市场度过了1个多月不痛不痒的振荡期。
没想到,这个时候,传出消息,说国家队要撤退了。
霍,不救了,那不就完犊子了?
于是,8月18号,A股开启第二波大跌,迅速跌去了多点,跌穿点,最后在周五收于点附近。
在这期间上证综指跌幅达29%,创业板指跌幅达32%。个股更是遭遇了一场浩劫,最多时有只个股跌停,几乎全军覆没。
于是,国家队被迫继续救市,加上前期的各种措施,终于把指数稳在了点左右,迎来了年。
节前,证监会公布,指数将采用熔断机制,用来防范系统性风险。
指数涨跌幅超过5%,将暂停交易15分钟。然后,如果全天任何时间涨跌幅超过7%,当天将停止交易,直至收盘。
然后,1月4号,这个熔断机制就用上了。
早上一开盘,沪指疯狂下跌,接连跌破3,。
到了下午开盘,沪深跌幅超过5%,在13点13分触发了第一次熔断,停盘15分钟。
停盘后,沪深继续下跌超过7%,在13点34分触发2次熔断,当天停盘。
这个新年礼物送的非常扎实,从1月4号到1月27号,上证指数从.69点下跌到了.30,半个多月时间跌去了25%。
仅仅从1月4号到1月7号4个交易日内,A股市值就蒸发了8万亿。
这场半年多的灾难,到这里,才算画上了句号。
由于字数又快超过,这篇文章就不具体分析股灾的原因了。
有人认为是金融杠杆,是高管减持,是投机横行,是外资做空,是金融监管问题。
木木大反倒觉得,理解后面的深层制度原因,是管理者的事情,普通投资者不必过于纠结(主要是很难有定论,多重因素)。
但是,看到这样的历史,应该可以学一点对市场的敬畏。
我们再来数一下。
第一阶段,指数从点跌到了.54点。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千股跌停,最多的时候多只股票跌停,指数从点跌到了点。
第三阶段,指数从3点跌到点。
这些的发生,往往都是在半个月之内。
而且,开盘就跌停,根本卖不出去,只能每天硬吃下今日份的跌停。
虽然后来有了熔断机制,但是要知道,熔断,是为了防止更大的下跌。
个股的跌停,整体行情的下跌,熔断,是没有太多作用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