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些许感悟记录如下。
第1章不要问为什么,原因总比机会迟到很久
我觉得第一章的标题以“华尔街没有新鲜事”为好!
这一章主要讲述利弗莫尔早年投机经历。当年的利弗莫尔其投机模式是高杠杆*波动(杠杆:1——股票面值元,保证金1个点即1元),而对手盘投机行则通过提高佣金和操纵短期市场波动来对付投机客们。
在本章利弗莫尔总结了一个观点:华尔街没有新鲜事,......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也必然再次发生!为什么历史反复重演?人性使然吗?
利弗莫尔还提到了一个市场操纵者,其早先通过操纵市场赚过不少钱,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死时一贫如洗!”
正是华尔街没有新鲜事!
第2章价格是最浅的表象,对涨跌下注是小孩子的游戏
由于投机行的拒绝,利弗莫尔来到纽约进行真正的投机。不到半年他就破产了。他在书中提到了交易失败的原因:将早期用在投机行的赚钱的交易方式原封不动的用在了真实的投机交易中,但却没有意识到交易环境或者说交易规则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从利弗莫尔对其在投机行的交易情形进行的简单描述中我进一步确定他早年在投机行的交易模式是高杠杆日内交易。他在纽约进行真实交易时继续延用了这一模式,只是杠杆比率降低到10:1(他找老富乐囤借钱时,老富乐囤话中提到)。高杠杆要求高胜率或者说是高确定性,但高确定性却在真实的交易中受到了挑战。
在真实的交易中由于通讯的时滞以及股票的流动性,给利弗莫尔的日内交易带来了不确定。由于通讯的时滞,“富乐囤的报价器......价格总是慢半拍”,“......我不知道到底是在什么价位成交的那0股,直到我......拿到交易报告时才能知道”。由于利弗莫尔是日内交易,而日内短线的波动较快,通讯时滞的存在使他往往买(卖)不到理想价位。同时由于其交易量偏大,在股票流动性的制约下,他的交易单往往抬高了买价或压低了卖价。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增大了他短线交易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他成功交易的难度,而高杠杆带来的必然结果则是一次失手,就是gameover!
在这一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三个词:“时机”、“大势”、“等待”。
什么是时机,大势确定才是时机!利弗莫尔认为,不顾大势(时机)频繁交易是“华尔街傻瓜”。时机靠等待,采用的交易策略必然是跟随策略:“市场信号出现前不出手”。而为了等待时机,等待确定性,他必须“苦等两周眼瞅......看涨的股票上蹿30个点才放心买进”!
在这一章中我得到的教训是:1、要明白交易规则;2、避免高杠杆;3、摒弃频繁交易和日内波动,立足趋势交易;4、采用趋势跟随策略,耐心苦等时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