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抄底股市的好时机吗?
文
大树
一个特殊的春节,一段特殊的股市行情,周一开盘两市崩盘式暴跌,可能是跌得让大家都傻眼了,筒子们除了感觉无聊以外并没什么过多的想法。
然而转过头来的周二,沪深两市就暴力反弹了,其中创业板在牛b权重的带领下甚至涨了4.8%。这么搞一下,很多小伙伴就坐不住了。大树在家隔离,收到一堆私信问:
是不是跌完了呀?
现在该不该抄底?
该不该买基金?
该不该加大定投?
对于春节后的这段市场行情,大树已经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了,不了解的可以开门左转看上一篇文章。至于现在合适不合适抄底,我把非典时期短期冲击股市的走势图贴下面大家参考:
看了这张图,该不该抄底,我想大家心里应该有个数了。
所以,我可以很容易回答出能不能抄底的问题:
现在不是抄底的合适时机,
未来还有很大下跌可能。
讲到这,似乎今天的文章就该结束了,问题回答完了嘛。然而,如果这文章仅仅是这么回答,都不用大家来鄙视我,我自己都会鄙视我自己。
我给出不适合抄底这个答案的依据是什么?基于简单分析的一个合理预期。但是这些只是预期,不一定是事实,真的用这样的预期去指导你的投资,你觉得靠谱吗?
西方的一个什么子曾经曰过:「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虽然非典和现在的疫情很像,但是差异也是巨大的,即便是短期波动,也会因为投资者结构不同,而展现出不一样的波动。
所以,一个看上去合理的预期而已,以这个为依据来投资能赚到钱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但不能赚钱,而且是有害处的。
其实,无论你是问现在能不能抄底还是适不适合买基金,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股票市场上择时。「择时」似乎是我们做投资的一种本能,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会想:现在买了,后面是不是马上会涨。
对未来进行合理的思考无可厚非,然而如何以这种思考所作出的价格波动预期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却是大错特错的。
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个,首当其冲的是,你不能一直正确,甚至你正确的概率可能低得可怜,在择时这件事情上,我们往往是过度自信的。
01
过度自信
有一本几乎是每一位投资者必读的书,名叫《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讲了一个美国传奇投机大师一生的经历。这位大师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成功投机撼动全国经济,也有数次破产。书上讲的种种关于时机选择问题和投机的心态问题,往往被人们奉为圣经,很多投资老韭菜往往会信誓旦旦给新韭菜推荐,说这本书值得读很多遍。
没错,大树也前前后后读了5遍之多,一些著名的警句更是背诵起来都朗朗上口,然而,最后我却发现,这些警句根本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不要学利弗莫尔的投机!因为它悲惨的结局摆在那里:最后这位大师破产,贫苦潦倒下饮弹自尽。
一个百年一遇的投机大师尚且如此,我们的择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其实对于择时这个事情没有意义的证明很简单,把它推向极致就可以了。想想,如果我们可以准确避开所有下跌的月份,同时上涨的月份满仓会怎么样呢?即便不用杠杆,最终这个世界都会是你的。这还不用每日都对,每月都对就可以做到了。
02
投资习惯养成比判断市场更重要
第二,说说择时的坏处,那就是择时会把一个正常人最终带到沟里去。
我曾经在不同的文章里不止一次的说过:「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投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投资的这个性质很重要。单独看一次投资,你可能是赚钱的,不用管你为什么赚钱,这次投资的结果必然会影响你下次的投资决策。如果你赚钱是因为择时的正确,这个正确就会让你下次再择时,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投机的习惯。而上文说了,择时的真实正确率又低得可怜。那最终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最终你会发现,你一生中最大的支出可能就是投资亏损。
所以啊,养成一个好的投资习惯,比准确判断市场重要得多得多。
03
投资成功还要靠策略
最后,说说不靠择时,我们靠什么投资呢?要靠一个相对稳定的投资策略,专业点的可以把这个策略升级为一个投资系统。
事实上,一些稳定和傻瓜的策略是可以让人们比较容易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即便一个小白,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比如说固定比例策略,你不管股市涨跌,总之以一个固定比例来做进出市场的依据,这样的策略就已经足够让你不用到处问值不值得抄底这样的问题了。就像现在这样的市场,股票和债券的固定比例是6:4,你就可以依据这个,发现哪边少了就添哪边,哪边多了就减哪边,根本不用问人。
如果我们想成为更成功的投资者是比较难的,这需要一个投资系统,包括投资标的的研究、价值的判断、价格与回报的计算、分散配置和组合波动管理等等,但这些都和基于预测的市场择时没什么关系。
啰里八嗦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一句话:
在A股市场上,越早放弃择时越早跨入资产持续增值的门槛。
对于投资来说,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看完这篇文章,你还会去问现在适不适合抄底这样的问题吗?
有点产以后
知识·分析·思考·判断
————————————
每周更新三篇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