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知道书中描绘的纯洁美好的世界吗?你们体会过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无穷的乐趣吗?今天让爸爸妈妈们带你们走进其中,分享他们的感受,瞧一瞧书本带来的巨大力量!
推荐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中国古典诗词
余昊轩爸爸
小学的时候读的书比较少,低年级时读《故事大王》,特别期待里面的连载故事,皮皮鲁、鲁西西、鲁滨逊啥的,每个月才一期,等的很着急。五六年级开始读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古龙),上学放学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读,如痴如醉(这个习惯不好,不安全)。也经常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估计眼睛就是这么近视的)。
有一天父亲带回来一本书《唐宋词鉴赏辞典》,厚厚的,像砖头一样,字体也不大,一直不敢看。后来偶尔翻翻,渐渐被书里的文字吸引,虽然大都看不明白,但只拣看得明白的看。记得那时的感觉是震撼,一些简简单单的字,怎么拼在一起怎么就那么美呢。
记得当时读到“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特别喜欢“长沟流月,杏花疏影,吹笛到天明”的场景。那时家里有个叔叔很有文艺才华,吹拉弹唱都会,毛笔字书法也写的非常好,经常听到他在清晨、在傍晚吹笛子,悠扬的笛声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想想,为什么小时候我没缠着他把吹笛子学会,这样也能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过把吹笛到天明的瘾。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读到李清照的“人比*花瘦”(注:“*花”指菊花),也记忆深刻,因为春天的时候家里会吃一道菜,正是*花菜,新鲜的*花菜挺好吃的,还有晒干的*华菜会放在肉汤里,也很好吃。然后一直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拿人和花来比较?但知道这句词是用来形容人心情惆怅,于是逮住一点机会就在大人面前显摆卖弄,“这次考试没考好,嗯……人比*花瘦……”引来一阵哄笑。
再到后来,读的古诗词多了些,越发觉得古诗词博大精深,美妙绝伦。婉约派清新细腻柔美,豪放派雄浑大气阳刚;同样的题材、同样的物品、同样的情绪,不同的诗人词人各有各的表达方式。
比如前文提到的“杏花”,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还有我们熟知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然后脑子里总是念想着,要到诗人描写的“杏花春雨江南”之地去买一大束杏花,沽一壶浊酒,笑谈到天明。这个愿望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要做行动派,不要只停留在想想中。
小时候我也比较喜欢问为什么,还是拿杏花做例子。比如读到“人面桃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就瞎捉摸着,为什么不是杏花呢?“人面杏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杏花依旧笑春风”,这样可不可以,好不好?
我希望小孩子们乘记忆力好时多读点诗词,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春天到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少年也是播种耕耘的好季节。每天都要坚持读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不可轻。
穿越指南
王海樾爸爸
穿越这个概念,不知道现在还是否流行,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很火的题材。我印象最深是一本*易的《寻秦记》,讲的是一个叫项少龙的现代人意外穿越回到秦国,帮助秦王统一六国的故事。后来还拍成电视剧,也是当年的爆款。
故事看着痛快,不过要真穿越到古代,事情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吃穿住行样样都要适应。
小说里项少龙本来是一名陆战队员,想必饮食口味也比较西化,可惜啤酒炸鸡,汉堡牛排,在秦代统统都还没有出现。衣服也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项少龙会穿什么材质的衣服,样式是电视剧里的样子吗?头巾,鞋子又都是啥样子的呢?如果他去打仗,盔甲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还是皮革?有多重?武器是什么材料的?电视剧里飞来飞去的武功比拼是那个时代战斗的样子吗?他会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桌椅板凳都是啥样子的?乘什么样的车?怎么骑马呢?
很遗憾,上面这些问题,电视剧里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错的。
如果你真的想坐上时光机去旅行,穿越之前,你需要这本指南,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专家孙机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如何种粮食,如何酿酒,如何纺织,如何冶炼,如何建筑。这本书不仅讲明白了这些技术,还讲明白了这些技术在古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详实的文物解说,还配上了详细的线描图示。读这本书,让读者感觉漫步于博物馆,同时还有一位博学老人的贴身陪伴耐心讲解。随着时代的推移,一件件文物被他随意调遣,又仔细拆解分析。这样跨越时空的超级贵宾服务,在你的书桌上就可以完成。
我们常说中国的古文明很厉害,你要拿出证据来,这本书也会给你很多答案。就某一个主题,作者会经常做出中外对比,相同一样东西常常在中外不同环境中殊途同归,却又往往有着相当悬殊的时代差距。我们虽然在工业革命之后落后与西方,但在那之前,我们的物质文明还是有不少值得自豪的东西。
如果你也是一个好奇心爆棚的十万个为什么宝宝,走在博物馆里经常把爸爸妈妈问到无语。又或者你经常有机会去逛博物馆,却都是草草走过。这都有点浪费。
下次去博物馆之前,先来翻翻这本书吧,相信你会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也会对博物馆里那些展品有更加多层级的了解,成为一个博学的小专家。
中国原生文明之美
季子程爸爸
“中国第一位皇帝是谁?”
“是谁最早统一了中国?”
“万里长城,是谁建的?”
“为什么要造兵马俑呢?”
“诸子百家,都有什么思想主张?”
“什么?秦朝就有高速公路”
“都江堰修建于多年前秦朝,至今还在使用?开玩笑吧。”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是坏人吗?”
“徐福带童男童女去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找到了吗?”
想知道吗?想知道这些就看《大秦帝国》吧!
大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的战国后期,灿烂的中华文明璀璨夺目之时。
她崇尚法治,彻底改革,努力建设,统一国家,统一文明,历经余年,6代领袖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使中国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原生文明碰撞的时代,一个巨大的兴旺之谜,她只有十五年的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
巨大的历史落差和与戏剧性的国家命运,隐藏着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成功失败,悲欢离合。
如:战神白起、法家商鞅、申不害、韩非子,窃国商人秦相吕不韦,一语定郡县的李斯、南国诗人屈原、儒家孟子、墨家墨子、教育家荀子、兵家*谷子、孙膑,*谷子徒弟:连横之术张仪破合纵之策的苏秦、战国四君子……,纸上谈兵的赵括,开疆辟土千里战将蒙恬,运筹帷幄一统江山的秦始皇,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烧咸阳城的楚霸王项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人人才华横溢,个个活灵活现…..!!!
“诸子论道、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合纵连横,秦王*百战如何一一灭韩、赵、魏、楚、燕、齐,郡县制的由来,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击匈奴,征百越,筑长城,拒外敌,凿灵渠。等等等等,事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
看过大秦帝国,才知道只有中国创造的原生文明在自己的国土上绵延不断地生存发展到今天。
看过大秦帝国,会心中油然而生对祖国的自豪和骄傲。对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和梦想无比的敬仰。
看过大秦帝国,良久,我的耳畔至今仍经常响起那句铿锵有力的誓词: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所以,我推荐孩子们在4-5年级的时候,利用暑假寒假看完这本书,故事性很强,容易阅读。但是由于书太长,需要培养计划阅读,以免让孩子因书而伤。
爸爸妈妈推荐给孩子的书杨子桐妈妈
我们小时候看的书
我们小时候没有印刷精美的绘本,但我们有连环画!为了让杨子桐领略小人书的魅力,我淘到了两套古董级的连环画。
《三毛流浪记》是六十年代的版本,有着那时候流行的给黑白照片上色做成彩色照片的特殊效果。“三毛,过来拧被子!”看到这里,正好给孩子讲讲小时候做人肉洗衣机的经历。
《岳飞传》是七十年代的版本。小开面的书,印刷也不精细,但其中的场景还是那么生动,人物还是那么传神。岳飞代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二字,是我们从小心目中的大英雄。
《没头脑和不高兴》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这部动画片。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没头脑和一个不高兴。有时候不小心让没头脑跑了出来,结果被罚“立壁角“。有时候又让不高兴占了上风,发起了倔脾气,结果免不了挨一顿板子。没想到没头脑和不高兴还能变成大人,还能盖一幢没电梯的高楼,感觉真是过瘾。所以这本书不管哪一代的孩子,都应该是喜欢看的。
跨越年龄界限的好书
《将*胡同》:这是一本童书,我和我同事买了给娃们看的。结果我们两个大人看了样章就放不下,连夜看完以后在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知道书中描绘的纯洁美好的世界吗?你们体会过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无穷的乐趣吗?今天让爸爸妈妈们带你们走进其中,分享他们的感受,瞧一瞧书本带来的巨大力量!
推荐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中国古典诗词
余昊轩爸爸
小学的时候读的书比较少,低年级时读《故事大王》,特别期待里面的连载故事,皮皮鲁、鲁西西、鲁滨逊啥的,每个月才一期,等的很着急。五六年级开始读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古龙),上学放学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读,如痴如醉(这个习惯不好,不安全)。也经常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估计眼睛就是这么近视的)。
有一天父亲带回来一本书《唐宋词鉴赏辞典》,厚厚的,像砖头一样,字体也不大,一直不敢看。后来偶尔翻翻,渐渐被书里的文字吸引,虽然大都看不明白,但只拣看得明白的看。记得那时的感觉是震撼,一些简简单单的字,怎么拼在一起怎么就那么美呢。
记得当时读到“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特别喜欢“长沟流月,杏花疏影,吹笛到天明”的场景。那时家里有个叔叔很有文艺才华,吹拉弹唱都会,毛笔字书法也写的非常好,经常听到他在清晨、在傍晚吹笛子,悠扬的笛声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想想,为什么小时候我没缠着他把吹笛子学会,这样也能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过把吹笛到天明的瘾。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读到李清照的“人比*花瘦”(注:“*花”指菊花),也记忆深刻,因为春天的时候家里会吃一道菜,正是*花菜,新鲜的*花菜挺好吃的,还有晒干的*华菜会放在肉汤里,也很好吃。然后一直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拿人和花来比较?但知道这句词是用来形容人心情惆怅,于是逮住一点机会就在大人面前显摆卖弄,“这次考试没考好,嗯……人比*花瘦……”引来一阵哄笑。
再到后来,读的古诗词多了些,越发觉得古诗词博大精深,美妙绝伦。婉约派清新细腻柔美,豪放派雄浑大气阳刚;同样的题材、同样的物品、同样的情绪,不同的诗人词人各有各的表达方式。
比如前文提到的“杏花”,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还有我们熟知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然后脑子里总是念想着,要到诗人描写的“杏花春雨江南”之地去买一大束杏花,沽一壶浊酒,笑谈到天明。这个愿望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要做行动派,不要只停留在想想中。
小时候我也比较喜欢问为什么,还是拿杏花做例子。比如读到“人面桃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就瞎捉摸着,为什么不是杏花呢?“人面杏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杏花依旧笑春风”,这样可不可以,好不好?
我希望小孩子们乘记忆力好时多读点诗词,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春天到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少年也是播种耕耘的好季节。每天都要坚持读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不可轻。
穿越指南
王海樾爸爸
穿越这个概念,不知道现在还是否流行,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很火的题材。我印象最深是一本*易的《寻秦记》,讲的是一个叫项少龙的现代人意外穿越回到秦国,帮助秦王统一六国的故事。后来还拍成电视剧,也是当年的爆款。
故事看着痛快,不过要真穿越到古代,事情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吃穿住行样样都要适应。
小说里项少龙本来是一名陆战队员,想必饮食口味也比较西化,可惜啤酒炸鸡,汉堡牛排,在秦代统统都还没有出现。衣服也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项少龙会穿什么材质的衣服,样式是电视剧里的样子吗?头巾,鞋子又都是啥样子的呢?如果他去打仗,盔甲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还是皮革?有多重?武器是什么材料的?电视剧里飞来飞去的武功比拼是那个时代战斗的样子吗?他会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桌椅板凳都是啥样子的?乘什么样的车?怎么骑马呢?
很遗憾,上面这些问题,电视剧里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错的。
如果你真的想坐上时光机去旅行,穿越之前,你需要这本指南,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专家孙机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如何种粮食,如何酿酒,如何纺织,如何冶炼,如何建筑。这本书不仅讲明白了这些技术,还讲明白了这些技术在古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详实的文物解说,还配上了详细的线描图示。读这本书,让读者感觉漫步于博物馆,同时还有一位博学老人的贴身陪伴耐心讲解。随着时代的推移,一件件文物被他随意调遣,又仔细拆解分析。这样跨越时空的超级贵宾服务,在你的书桌上就可以完成。
我们常说中国的古文明很厉害,你要拿出证据来,这本书也会给你很多答案。就某一个主题,作者会经常做出中外对比,相同一样东西常常在中外不同环境中殊途同归,却又往往有着相当悬殊的时代差距。我们虽然在工业革命之后落后与西方,但在那之前,我们的物质文明还是有不少值得自豪的东西。
如果你也是一个好奇心爆棚的十万个为什么宝宝,走在博物馆里经常把爸爸妈妈问到无语。又或者你经常有机会去逛博物馆,却都是草草走过。这都有点浪费。
下次去博物馆之前,先来翻翻这本书吧,相信你会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也会对博物馆里那些展品有更加多层级的了解,成为一个博学的小专家。
中国原生文明之美
季子程爸爸
“中国第一位皇帝是谁?”
“是谁最早统一了中国?”
“万里长城,是谁建的?”
“为什么要造兵马俑呢?”
“诸子百家,都有什么思想主张?”
“什么?秦朝就有高速公路”
“都江堰修建于多年前秦朝,至今还在使用?开玩笑吧。”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是坏人吗?”
“徐福带童男童女去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找到了吗?”
想知道吗?想知道这些就看《大秦帝国》吧!
大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的战国后期,灿烂的中华文明璀璨夺目之时。
她崇尚法治,彻底改革,努力建设,统一国家,统一文明,历经余年,6代领袖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使中国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原生文明碰撞的时代,一个巨大的兴旺之谜,她只有十五年的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
巨大的历史落差和与戏剧性的国家命运,隐藏着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成功失败,悲欢离合。
如:战神白起、法家商鞅、申不害、韩非子,窃国商人秦相吕不韦,一语定郡县的李斯、南国诗人屈原、儒家孟子、墨家墨子、教育家荀子、兵家*谷子、孙膑,*谷子徒弟:连横之术张仪破合纵之策的苏秦、战国四君子……,纸上谈兵的赵括,开疆辟土千里战将蒙恬,运筹帷幄一统江山的秦始皇,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烧咸阳城的楚霸王项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人人才华横溢,个个活灵活现…..!!!
“诸子论道、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合纵连横,秦王*百战如何一一灭韩、赵、魏、楚、燕、齐,郡县制的由来,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击匈奴,征百越,筑长城,拒外敌,凿灵渠。等等等等,事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
看过大秦帝国,才知道只有中国创造的原生文明在自己的国土上绵延不断地生存发展到今天。
看过大秦帝国,会心中油然而生对祖国的自豪和骄傲。对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和梦想无比的敬仰。
看过大秦帝国,良久,我的耳畔至今仍经常响起那句铿锵有力的誓词: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所以,我推荐孩子们在4-5年级的时候,利用暑假寒假看完这本书,故事性很强,容易阅读。但是由于书太长,需要培养计划阅读,以免让孩子因书而伤。
爸爸妈妈推荐给孩子的书杨子桐妈妈
我们小时候看的书
我们小时候没有印刷精美的绘本,但我们有连环画!为了让杨子桐领略小人书的魅力,我淘到了两套古董级的连环画。
《三毛流浪记》是六十年代的版本,有着那时候流行的给黑白照片上色做成彩色照片的特殊效果。“三毛,过来拧被子!”看到这里,正好给孩子讲讲小时候做人肉洗衣机的经历。
《岳飞传》是七十年代的版本。小开面的书,印刷也不精细,但其中的场景还是那么生动,人物还是那么传神。岳飞代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二字,是我们从小心目中的大英雄。
《没头脑和不高兴》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这部动画片。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没头脑和一个不高兴。有时候不小心让没头脑跑了出来,结果被罚“立壁角“。有时候又让不高兴占了上风,发起了倔脾气,结果免不了挨一顿板子。没想到没头脑和不高兴还能变成大人,还能盖一幢没电梯的高楼,感觉真是过瘾。所以这本书不管哪一代的孩子,都应该是喜欢看的。
跨越年龄界限的好书
《将*胡同》:这是一本童书,我和我同事买了给娃们看的。结果我们两个大人看了样章就放不下,连夜看完以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