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大名鼎鼎的利弗莫尔。炒股的人很多看过一本书,《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我喜欢看各类人物传记的书。不光是了解“伟人”的性格和做事方法,当然我现在知道这些说法基本都是扯淡;在人物传记里可以看到真实的历史。
比如看柏杨的传记,可以知道年中国四川很穷,有的人家里只有一条裤子穿。
读人物传记,好过读历史书。写历史书的人,喜欢为了表达某个观点,整理某些片面的事实,都是很倾向性的。但人物传记里暴露的细节,是真实的,可以了解特定时代人的真实生活。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是很好看的书,因为这本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编出来的。以前网络分享会上我讲过书分两种,一种是写的,一种是编的。市面上大部分的书,都是编的,读起来不是人话。
写的书,读起来是人话。
这就是为何大家喜欢《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因为它是人话。大部分投资的书罗列了一堆理论和知识点,但不是人能读的。你读不进去不奇怪,因为这种书本来就不是有人根据真实经验写的,他只是从其他书里东拼西凑抄来的。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是利弗莫尔的自传。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呃……社会小混混之类的,没读过大学,靠自己摸索的“技术”来交易。类似于“民间股神”。哈哈。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股神”这种事,只有民间有,官方是没有股神的。这里头的原因,很耐人寻味。
这和“神医”类似,医院是没有神医的,神医都是在民间的。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的股神都是骗子。
利弗莫尔生活的时代很早,连电脑都没有,股票价格从打孔机里打出来。我想象不出来这种打孔机是什么样的,能记住这些符号也很不容易。
利弗莫尔自学成才地掌握了阅读打孔机和预测股价的技巧。
他早年喜欢的玩法,叫“对*行”,可以理解为一种股票场外合约交易所。和币圈的Bitmex一样。你玩的不是现货,你只是玩合约。
而且你的合约,有时候是和交易所对*的。这些交易所都是小作坊。很多交易所还不规矩,比如利用资金在现货市场把股票价格拉高,让你的空单爆仓。
利弗莫尔揭露了很多这种搞*的小作坊对*行,他被坑多次,当然是痛恨不已。
还有很多对*行发现你赚钱很厉害之后,就会把你列入黑名单,不许你来玩了。利弗莫尔说他一直都在被*场拒绝入内。
利弗莫尔的视角是一个社会底层市民的视角。一个没受过教育,长期摸爬在社会底层的人,这种人喜欢的东西,投机、阴谋论、钱、庸俗的快乐……
这种人《金瓶梅》里有很多,你一出门,走在大街上有许多。
大部分金融书籍不是这种人写的,是社会精英写的,读过哈佛牛津,在摩根高盛。
这两种人看世界的方式是很不同的。
我遇到币圈很多投机者,一见面就跟我谈坐庄、操纵市场。我理解他们谈论的东西,作为一个从业者,我也知道很多市场里的坐庄和操纵,但我对这些兴趣很小。这是人和人的知识、学历、性格等差异造成的。
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末尾,利弗莫尔讲了他自己坐庄的几个例子。
利弗莫尔是典型的交易者,他还做过棉花期货。
据说他破产过四次。我记得书里有一次写他欠了很多债之后申请了破产,是法律名义的破产。好像按照美国的法律,申请破产之后就不需要还钱了。利弗莫尔说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赖账,只是为了让自己可以静下心来做交易,不然债主天天找他烦他,搞得他无法安心做交易。
利弗莫尔的视角是社会底层人的视角。你把他当小区门口抽烟的保安,中午送快餐到办公室的饿了么骑士,菜市场卖虾的中年妇女,可以理解他的许多想法和做法。
做交易是很难的。利弗莫尔的资产波动也很大,破产四次是可以理解的。赚钱的时候,利弗莫尔也如币圈的暴发户一样,过会所嫩模的生活。亏钱破产的时候,就躲到另一个城市怕债主找上门。
利弗莫尔总结的投机技巧,我只记得一个最小阻力曲线。手边没有图,我不太好解释这个概念。大概意思,股票价格曲线会是圆滑的,如果不圆滑,它会重新回到圆滑里。
炒过股的都知道,这些技术分析的K线、图形理论,真的是太难以琢磨和掌握了。反正我是从没有与真正学会过。而且,只要开始炒短线、炒杠杆,我就会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晚上睡觉都不敢睡。
真的是太难太折磨人了。
所以我一向反对炒短线、做交易。
利弗莫尔是个投机的坏典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他的思想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不知道为何竟然有那么多人崇拜他、推崇他,说利弗莫尔是历史上炒股第一高手?真的是太莫名其妙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