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干货史上最牛的投资本质分析相当经典,
TUhjnbcbe - 2021/1/3 21:12:00

我从年入市,至今22年。亲历事件,见证事件,旁观事件等股市风云变幻;什么行情,大跌,风里来,雨里去;上证点、点,炮火里洗礼;个股,万科从4元满仓拿到40元,又从40元半仓拿到4元,血腥风雨中成长......

从-年,我投资20W入市:通过一级市场申购新股获利,然后在二级市场把获利亏损,反复循环直到年我依然是20W。从-年,靠全仓投资万科的运气,资产从20W增长到W,获利30倍。年,我在万科一只股票上亏损W。

从-年,万科的亏损让我改弦易辙,转投大消费股,资产创出新高,盘中曾经达到W。年8月之后,我再一次在茅台等酒类股票上亏损掉W。年,好在投资港股,赚了%,扳回了全部损失;年,又投资美股,再赚%,资产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我最大的两次亏损,竟然都是发生在我最看好的明星股上。一个是万科,一个是茅台。两次亏损的总额几乎与我全部的获利相当。

当我以巴菲特为师的时候(代表作万科、茅台),感觉是由于运气好,才赚了大钱;当我以李佛摩尔为师的时候(代表作金山、复旦),感觉我生来就应该赚钱,但却不明就里;当我看了索罗斯的几句话(代表作联邦、新华),我豁然开朗,开始触摸到投资的本质。

投资的本质就是*博,又不是*博。

一、这里所谓的投资,是指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

我倾向于将“投资”的本质,视为“*博”。

尽管“*博”一词不太好听,而且也许投资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博,但我认为,*博一词,非常接近于投资的本质。而且,能够将投资还原为*博的人,更容易赚钱,更难得亏损。

另外,我想了一个好听的优雅的词,来代替“*博”,那就是“博弈”。但我更愿意使用*博一词。

二、“股票”的本质,就是一个代码;“大盘”的本质,就是一个*场;“公司”,即不能吃,也不能喝

公司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甚至分红也不会。现金分红和送股一样都是游戏,因为最终都要强制除权的。如果市场不填权,现金分红又能怎样?

因此,投资人的盈利完全来自于市场,而非来自于公司。

公司就是一个特殊的骰子;骰子多了,就编了号码,就是股票代码;每天将一大把骰子,在一个大盘子里一撒,大家去猜其红绿,红是涨,绿是跌。

是红?是绿?都无所谓。关键是要猜中。做多的,猜中了“红”,就赚;做空的,猜中了“绿”,照样赚。所以,在一个成熟的有做空机制的市场,公司本身是无所谓的。公司赚钱,股民可能亏损;公司亏损,股民可能反而赚钱。

三、“股市就是一个*场,任何一笔投资,除非是完全确定的套利,否则都是彻底的*博。”

“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跟随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索罗斯的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股市即*场,只有少数人能获利。

“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场都不如。”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全国*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提出了以上的著名论断。很遗憾,吴老只看清了中国股市是一个*场,却不知道美国股市也是一个*场,世界各国的股市都是一个*场而已。(因为我在中国股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都有投资,我有这个话语权。)

四、如果只看到投资是*博,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投资又不完全是*博

*博的时候,骰子朝上还是朝下,都是1/2的机会,由老“天”来公平决定。

但公司是一个特殊的骰子。他的朝向,在不同的时期,朝上或朝下的机会是不均衡的,而且总体上朝上的机会大于朝下的机会,由“人”的心理因素决定。

而人的心理因素,又受一系列外在客观因素和自我主观因素决定。

五、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博?我又肯定,又否定,摇摆不定。其实,内核的东西,本身只能逐步接近,而无法确定

投资的本质,是否这样:股市的谐音是什么?是“故事”。股市是否一个讲经济故事的地方?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的这一论断,让我感觉自己已经无限接近股市的真谛,接近投资的本质。

六、从0点到点,股市讲了一个城市化的故事,是一个打死也不卖的故事

从点到点,股市讲了一个次贷危的故事,是一个打死不能买的故事;

从点到点,股市讲了一个四万亿的故事;

从点到点,股市在讲谁将为四万亿买单的故事。结果是,都不想买。银行,也不想买单,拼命公布亮丽的业绩,甚至不惜加大现金分红来证明业绩是真的。于是,市场就僵住了。

前面提到的万科,在城市化的故事里是主角,因此3年上涨了30倍。年万科的每股业绩0.45元,股价最高40.78元,市盈率可以达到91倍!——这就是一个划时代伟大故事的主角该有的市盈率。这个故事虽然已经讲完了,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

现在,万科的PE不到6倍。为什么?因为,万科是一个全国性房地产公司,全国城市化的主要过程已经过去了,万科的故事已经不吃香了。那城市化,还有故事吗?有的。那就是后城市化,或者说区域城市化。比如,海南地产的故事,比如上海免税区的故事,以及现在保定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的猛烈程度,不亚于万科。外高桥,从6块多到60多块,只花了九个月!

万科暂且按下不表。那比亚迪又是怎么回事?城市化之后,会出现什么问题?人口多了,汽车就会多,汽车尾气必然多,城市的空气会怎样?房地产公司中国不缺,但能解决汽车尾气的电动车公司并不多。于是,比亚迪成了新故事的主角,新的电影上演。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巴菲特,他老人家在好几年前就布局了高PE的比亚迪,讲起了新故事。

比亚迪,最终也一定是一地鸡毛,没关系——“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

新的故事又会开讲。

其实,PE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个版本、一种风格。讲这个故事的人在说:“我什么都不做,长期持有就行了,到时候靠分红就收回了成本。”也许真的能成,有些股票。所以,讲PE,也是讲故事。只是历史上真的鲜有成功案例。

说一千,道一万:该怎样做?

一、买什么?

什么都可以买。只要能赚钱。而且千万不要画地为牢。比如说,只买PE低的;比如说,只买消费类的;比如说,只买互联网股;比如说,只投资创业板;比如说,只买小盘股;比如说,只买蓝筹股;比如说,只买高增长的……这都是在画地为牢。

关键是猜中某个标的的价格方向和对应时间。你猜中了一只股票的上涨,可以通过买入获利;你猜中了一只股票的下跌,可以通过融券卖出,照样可以获利。

我曾经专注于地产股(万科),后来专注于消费股(茅台),再后来专注于医药股(复旦张江),现在让自己坚定不移地寻找可以成为伟大公司的小公司。我感觉,这都是在画地为牢。投资,应该是海纳百川的。

SOSME曾经教导我说:“能力圈是一个伪概念。……至于说到具体行业、公司类型、市场(A股、B股或H股)都不应成为构筑能力圈的限制,哪个地方你觉得有潜在的反转几率就可以投资到那个领域。”

但索罗斯也说过:“市场是愚蠢的,你也用不着太聪明。你不用什么都懂,但你必须在某一方面懂得比别人多。”

综合来讲,我认为:一,投资应该海纳百川;二,有些行业、有些现象,你更容易把握,可以更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货史上最牛的投资本质分析相当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