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徐峥在自己监制的《幕后玩家》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宋朝时候,有种臭虫的*液非常*,而臭虫本身可以解这种*。于是,商人钟小五就按照1文钱/只的单价收购完了市场上所有的臭虫,然后请宫里的太医刘老二给皇帝下*。结果,朝廷按照10两银子/只的价格全部买走了钟小五手里的臭虫。
如果您对从1文到10两没什么概念的话,请看一下这组转换数据:1两*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文铜钱
看懂了吗?倍,钟小五那笔貌似愚蠢的生意倒赚了倍。
而现如今的欢喜传媒似乎正在做着这样的一个买卖。
5月25日,欢喜传媒高调宣布张艺谋正式加入欢喜传媒成为其股东之一。这一消息在业内引起不小的波澜,如果说名导加盟上市公司不算什么大新闻的话,这条新闻的重磅还在于——张艺谋要拍网剧了。
拍网剧了……
作为一个电影咖,小8一向以为院线电影始终要比剧逼格高一些,而院线电影从业者(无论制编导还是演员艺人)往往是不屑于接电视剧作品的拍摄的;同样,那些常年拍演电视剧的人,其实是很难接拍电影的。
然而,在一众明人纷纷妥协之后,国内导演界的泰斗们也陆续湿身了。
那么,“张艺谋们”和欢喜传媒之间到底玩的是什么套路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一、导演合伙制又是一场资本骗局吗?
事实上,张艺谋在欢喜传媒的导演家族里只能排行老七,因为从年,欢喜传媒更名以来已经火速签约了包括宁浩、王家卫、徐峥、陈可辛、顾长卫、张一白等在内的六位股东导演,同时与贾樟柯、文隽、王小帅、李扬、陈大明等在内的知名导演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几年内欢喜传媒的股价变动情况。
年5月13日,21控股(后更名为欢喜传媒)发布公告,阿里影业前主席董平、徐峥、宁浩将认购方发行约17亿股股份,此后的5月15日,欢喜传媒的股价攀升至6.8港元,这也创下了历史最高价格。
回头看一下欢喜传媒年的股价,我们瞬间明白:
这,或许就是欢喜传媒给我们讲的第一个关于臭虫的故事。
董平、徐峥和宁浩的入局,就将已然是“垃圾股”的欢喜传媒瞬间救活,真真是灵丹妙药。
于是,尝到了甜头的欢喜传媒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不断地签约知名导演。而查看其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几乎每次都是伴随着这些名导的签约而发生大的波动。
不过,估计令张艺谋尴尬的是:他的这次加盟,不但没有让欢喜传媒的股价走高,反而持续下跌。不知道张老爷子的内心现在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股民其实一直是平均智商相当高的一个群体,不会一直被忽悠。
所以,即便您是泰斗级的人物,拿不出作品来证明自己,谁会愿意为你买单呢?更何况张老爷子近几年的作品着实只能让人呵呵了。不管私底下到底赚没赚,账面上看,《长城》确实是赔得倾家荡产不是吗?
那么,连小散都能看得懂的局,庄家们难道喝大了?他们怎么可能做出这么低级的决策呢?莫非这里面有一个更大的局?
在此,小8斗胆给各位看官意淫一下。
事实上,现在的欢喜传媒价格已然接近谷底,年财报公布以后,外界定然是普遍看衰这只股票的。
于是,想起文章开头的臭虫故事了吗?HK(欢喜传媒代码)显然正在有主力带动抛售,以拉低股价。
接下来,好戏即将上演:揭幕者便是叱咤风云的张艺谋老爷子。
研究欢喜传媒不难发现,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将会有《江湖儿女》《我不是药神》《疯狂的外星人》等多部作品上映。
接着,王家卫、陈可辛、张艺谋都将有极大可能对外官宣已经敲定某某网剧项目,预计啥啥啥阵容和投资。这一连串的利好下,主力再次进场,慢慢拉升股票价格。
这一阶段,HK定然非常活跃。显然股民还是无法将心头大石落下,毕竟这可是一家亏损十几亿的影视公司。这就需要一颗定心丸。
定心丸是什么呢?
优酷!!!
如果这时候优酷和欢喜传媒双双对外宣布,双方就网剧等影视作品版权达成战略合作。那么,市场势必要爆炸。HK定然再次爆发!
对双方而言,这都是百年一遇的重大利好。一方面是优酷获得了全中国最好最牛的网剧作品资源以及后续的版权开发权;而欢喜传媒,除了钱,还是钱……
意淫完毕,这难道就是《幕后玩家》给我们的预言吗?
你可能会说,扯什么犊子,优酷和欢喜传媒凭啥战略合作?
这还真不是扯犊子,因为这是件共赢的事,只不过如果按照这个套路来布局,故事会更精彩一些。
这种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优酷在内容自制方面、会员拉新和粘性方面已然落后于爱奇艺和腾讯;
第二、作为优酷背后的金主,阿里和优酷、欢喜传媒两方都有很深的渊源(请看董平的履历以及欢喜传媒的发展过程);
第三、再看一条关于赵薇夫妇炒股的消息吧。
年12月,赵薇斥资近31亿港元买入阿里影业,成为仅次于阿里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年4月,以每股3.9港币减持2.56亿股阿里影业,套现约9.亿港币,持股量由9.18%减少1.22个百分点至7.96%。
年5月,火速买入在美上市的优酷土豆,被很多人认为是阿里可能要收购优酷土豆的征兆。
注意时间节点和投资标的的变更,发现什么了吗?不管你信不信,总之小8是信了。
第四、小8以为:王家卫、陈可辛和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等几位导演确实是适合拍网剧的;首先,如果按照讲故事的套路的话,拍网剧对于王家卫而言再适合不过了。先说《东邪西*》和《重庆森林》,王家卫完全有本事把它做成四集左右体量的周播剧;再说《花样年华》《》和《蓝莓之夜》,已经有不少影评人分析过,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故事……而这种把一个大故事拍成相对独立的连续剧的模式,《无间道》已经给了后人相当成功的模板。这两天上映的《东方华尔街》口碑炸裂,仅有5集,小8猜测就是大故事电影剧本拍出来的作品;另一方面,香港导演似乎都非常擅长平行叙事,而这正是周播剧需要的;再者,对于王家卫而言,再没有比他更细腻和煽情的镜头语言了。
小8反而觉得,可能王家卫是这七位导演里面最适合拍网剧的导演,而且王导有可能是一位被埋没才华的网剧导演,完全有可能在网剧领域焕发第二春。
而剩下的几位:陈可辛、张一白、顾长卫和张艺谋毫无疑问都是拍青春偶像剧的高手中的高手,他们都已经有成功的代表作,陈可辛的《七月与安生》;张一白的《将爱》《匆匆那年》和“全世界”更是不用多说;顾长卫的“微爱”以及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都是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反观网剧市场,一方面是国家号召现实主义题材,另一方面是诸如“女子图鉴”“小美好”“春风十里”等等青春题材的剧先后获得观众认可。
你还敢说,欢喜传媒是在玩票吗?
你难道不觉得欢喜传媒笼络的这些导演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吗?
可以这么说,如果几位大佬都认真地玩好这一票,可能对于优酷、欢喜传媒以及股民而言,都会是三方共赢的局面。
不过,事情真如想象的这般美好吗?
我看未必!
先来看看王家卫吧,王导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任性。他的片子美的让人发指,但也贵的让人只敢远观而不敢亵玩焉。这不,老哥这刚加盟便爆出要拍万~万/集的网剧了。我滴个乖乖呀。之前*的《如懿传》单集卖万,万都已经让业内人士掉下巴了,王导这一出手就要把圈里人吓死的节奏啊。
正常情况下,视频平台给片厂的建议是:制片成本最好不要超过3万/分,也就是说,每集的成本最好不要超过万,万基本是天花板了。
即便按照万来算,王导也足足翻了10倍。
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分析,导演从某方面来说也是一种IP,是一种被争夺的资源。而王家卫拍摄网络剧可以说是一种创新,表明网络剧正在逐渐向高端方向发展。“然而欢喜传媒4.5亿元投资网剧是没有必要的,很难通过会员和广告收回成本。”
王导,您确定您不是在玩票吗?您是认真的吗?
再看一下陈可辛监制,吴君如导演的《妖铃铃》,不知多少看官看过片子。小8想说:陈导,是您管不住媳妇任由她玩票呢还是您也在玩票啊?
即便是斩获3亿多的票房,《妖铃铃》依然掩盖不了八九十年代港片的画风呀。至于故事性,小8已无力吐槽。
所以,一切的关键都还在于这几位导演是否真的想要认真玩。
董平的初衷可能真的是希望他们把欢喜传媒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但看看这几位大佬们零星的股票份额,再想想这年头,哪个名导没有几个影视公司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导的势头,他们真的会把欢喜传媒放在C位上吗?小8觉得没有作品一切都是空话。
所以,如果大佬们愿意玩,故事将无限美好;如果不愿意玩,那一切都是白搭。
那么,如果大佬们愿意玩,欢喜传媒还可以玩出些什么花样儿来呢?
二、物是人非情怀在
其实,对于张艺谋、王家卫等这些国内导演界的泰斗,相信每一个影视人对他们都是抱着敬仰之心的,只不过在这个资本横行的时代,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往往物是人非。
人们往往无法接受“几年磨一剑”的磨洋工式的工匠精神,当然也可能不会愿意为此埋单。
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网络和院线的跨度过于巨大,院线导演转战网络势必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8倒是认为,如果欢喜和导演们联姻只是图了个空名的话,欢喜或许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做一些营收。
一、访谈篇。
无论时光怎么流逝,《英雄》之于张艺谋;《重庆森林》之于王家卫;《甜蜜蜜》之于陈可辛等等都是标签化的印记,而这些内容对于粉丝和观众而言都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如果视频平台或者欢喜传媒本身可以将这些美好的回忆通过访谈的形式制作成谈话类综艺节目呈现给观众,或许欢喜传媒又可以培养出一个像陈鲁豫那样知名的主持人来呢?
而这个主持人本身又是一个IP,继而进行二次开发。
二、教育篇:功在千秋。
或许,这些大佬们真的不愿对岁月和命运低头;或许,他们廉颇虽老,犹能再上前线杀个七进七出。那么,在等待他们作品的漫长岁月中,如果有一档综艺节目是专门记录这些大佬们如何在前线艰苦奋斗,孜孜不倦的的工作的影像纪录片的话,无论从作品宣传,还是从影视行业行风正气,甚至是院校教育层面来讲,这都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育,功在千秋。教育,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比空喊口号来的更得劲!
当然了,在资本作手眼里,这些根本都是不值一提的小打小闹。对他们而言,如果仅凭数字就能赚钱,谁还愿意如此辛劳?
一切都只是风花雪月罢了。
1号结语:臭虫本无害
臭虫的无奈: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资本也好,股票也罢,本是人畜无害的。只因被一些见利忘义的人利用便背负了邪恶的罪名。
影视艺术和数字的区别在于,影视艺术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制作人的用心和真诚,也可以感受到世间的温存;而数字却始终只是冷冰冰的抽象符号。
欢喜传媒的这一盘棋,多希望是一场世间的美好!
(特别说明:本文仅作为交流探讨文本,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因本文而产生的任何投资行为负责。)
近期好文
◆如何评价5月的传媒业|国剧篇:拯救国剧市场请尝试可乐原理
◆如何评价5月的传媒业
平台篇:受众的老龄化与致命的惰性
◆如何评价5月的传媒业
*策篇:“求生欲”正成为新媒体大V核心竞争力
◆1号专访|*:文化自信,综艺节目应有的底气与灵*
◆“跑男”衍生品销量惨淡综艺衍生品市场方兴未艾?
◆1号重磅
优秀生VS高富帅VS进击者——三大视频网站竞争画像
◆请时刻准备好跟所有当红偶像告别!
◆联动营销,网剧套播,两部“女子图鉴”更新“超级剧集”新法则?
◆从塑料级到钻石级:综艺正能量表达进阶手册
◆1号专访
模式研究专家彭侃:中国原创的春天还有多远?
◆1号合辑
年Q1传媒1号蓝皮书
◆“撩”时代,国产“纯爱剧”的爆款在哪里?
◆1号重磅
香雪兰:监管风暴下,视频网站选秀造星的盛世危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