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下手买的春秋航空没想到昨天涨停了。看起来是毫无理由的涨停。如果一定要给个理由,大概是看好的人太多了吧。
要知道,春秋航空年大概率是亏损的。这样情况下股价还能保持上涨的趋势,可见A股优质股票的稀缺。
现在这种行情的确让人挺纠结的。感觉什么都贵。所以看好的,即便贵一些,大概也只能先买一些了,等跌下来再加仓。
昨天银行股暴涨,关于中国平安的讨论又多了些。平安去年也基本没涨,业绩不好是主要因素,而另一方面,去年暴涨的品种太多了,大概很多人看不上平安。
而现在相比之下,平安的性价比似乎更高了。特别是从配置的角度,配点平安总比配那些已经炒得很高的赛道股强。
今天出了一个关于苹果手机的消息,就是苹果正在内部测试折叠屏手机。19年底20年初,折叠屏概念的东睦股份和精研科技都暴涨过。可惜20年业绩不好,算是证伪了。疫情的因素当然是影响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单看折叠屏的话,能给公司带来多少的盈利是需要打个问号的。在大规模普及之前,谈业绩早了点儿。
炒概念始终是赚情绪的钱。而已经炒过的概念且还没有业绩证实的,还能再炒一波吗?我觉得概率不大。
很多人,有时候会去看过往的股价,曾经到了一个高点,然后回落幅度很大,就觉得有底部反弹到前期高点的可能。我想这是要分情况来看的。下跌要么是因为估值的回归,要么是要因为业绩不如预期,要么是二者皆有,要想股价回到之前的高度,除非有超预期的业绩增长,否则股价大概率是回不去。当然,严重低估是另一回事。但很多小市值公司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估值都是很高的,即便股价已经下跌了很多。
从这点来看,业绩的绝对值还是很重要的。大公司即便不增长但是业绩的绝对值可能还是很高,对应的估值就可能还是很低。而小公司营收规模小,某一两年的业绩不行的话,体现出来的就是估值很高。这是大小公司的不同。
博一个小公司业绩的恢复,做个业绩反转带来的股价反弹,多少有点投机的意味。正如我在上篇所提到的,恢复之前的业绩并不是增长,反而更加说明其盈利能力的不稳定,是不是也因此说明公司的经营能力或者所处的行业其实并不好?
最近的机构行情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与其短线博各种反弹,赚情绪的钱,不如从长线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