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做一件事,可能会花很长一段时间,争取每周更新一期,聊聊我认为是投资圣经的一本书——《股票作手回忆录》。
很多书的功能大概就是汲取知识,这样的书可以是一本好书。我很早就有一个计划,等到了50、60岁的时候,写一本类似朝花夕拾的书,来记录投资生涯。当我看了作手回忆录,并没有看到任何新奇的观点或者新鲜的知识,故事主人公是那么做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有种难以言说的契合。
第一章描述了利弗莫尔年轻时候的故事。开始于年,利弗莫尔初中没毕业就到波士顿的一家交易所工作,那年他14岁,每个月的薪水是4美元,而到15岁的时候他已经赚到了美元,相当于当年工薪阶层20年的工资。到20岁已经拥有了00美元,这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数字,而对于利弗莫尔,这只是他传奇一生的开始。
他对不断变化的报价产生了兴趣。股价的上涨和下跌总会呈现出某些习惯或特定的模式。相同的情形又总是不断的重复。这些重复,给了他预测的能力。他观察了数以百计的实例,不断地检验自己的预测。
利弗莫尔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因为投机像岳山一样古老,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也变发生。
他只感兴趣数字的变化,波动当然有理由,但是利弗莫尔不会去管原因,也不会花精神去解释。“我14岁时不会问为什么,现在我40岁了,仍然不问。"你看到这个结果,就要马上采取行动,而不是非要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动,那样的话,机会已经错失,你已经晚了。
利弗莫尔在交易的时候都是自己单干,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赚钱。“股价朝我预期的方向发展,不是因为有别人的帮忙。股价朝不利的方向发展,也不会有好心人让它停下来。”
======================
弗洛伊德论证了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本能和潜意识机制所激发。换句话说,人绝对不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非理性的事情会一次又一次的在股市上演,比如东方通信这种超越常识、难以理解的涨幅历史上也并不少见。再比如说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A股将成为价值投资市场,大多数股票将沦为垃圾股、仙股的论调,每次事后回望也并没有发生。每个市场的运行规律由背后投资者的构成决定。年自然人的交易量占总成交的82%,A股目前就是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如果哪一天去散户化真的实现了,外资或者机构占主导,那市场就自然会变的理性很多。
所有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因为信息不对称、资金、能力各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对一只股票所有的真相全部掌握。那就会引申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在没有完全认知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我们经常会遇到一只股票连续暴涨后,然后才发现业绩暴增或者其它逻辑。比如现在,很多人对这波强势反弹感到困惑,宏观经济很差,怎么就大涨了?
总之,每当出现机会时,对市场行情的认知往往是不充分的,当对市场完全充分认知,机会已经过去了。利弗莫尔告诉我们:不要问为什么,原因总比机会来的晚!
干就完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