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文章的标题是答疑解惑!
老师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围绕着高抛低吸来展开的。因为无论是谁,只要来股市,没人可以避开这个词——高抛低吸。高了抛点,低了再吸回来,多好的一件事啊!如果有人可以一直这样做下去,不是很快就可以达到大众的人生终极目标——财务自由了。
可问题是,市场里有谁靠这个高抛低吸发财致富的?好像有一个,大作手回忆录的作者,利弗莫尔!他可谓算是高抛低吸的鼻祖了,最后却饮弹自尽了。这样的悲剧结局,肯定不是大家希望看到和想要的。可见靠高抛低吸致富是很难的,即便是有,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一般人愿意承受的。反而通过长线思维最终成名的投资大师倒是不少。
高抛低吸表面上看很诱人,结果却未必好,那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琴键认为首先要知己。
琴键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很清楚: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散,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要学历没学历,要消息没消息......可以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那既然什么都没有,那凭什么我来股市做高抛低吸呢?光靠动嘴皮子估计谁都会,那琴键就举例最近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操作。
自从去年年末,老师在周末半山堂里发了有关师爷的教程。琴键去看了,这是年的时候师爷早期的一个小班密训课程,共10节课。琴键看到了第六讲《格兰维8大法则实战应用》内心就开始不安分了,准备学师爷里面提到的技术——一招鲜,吃遍天。
光说不练,不行!于是琴键就拿着自己的实名账户开始在市场里操作了。做完之后发现,自己很多持仓股高抛后低吸不到了。可能股价没有往上蹭蹭蹭的狂涨,但就是比你抛出去的价格高,结果就是你没法低吸了。因为一旦你买了就不是低吸,而是高吸了。于是我就眼睁睁的看着,干着急。为什么会样呢?原因可能就像老师文中说的。
什么叫高,什么叫低?你认为的高了,会不会更高,甚至是越来越高?同时,你认为的低了,会不会更低,甚至越来越低,乃至退市?
这不禁让琴键想起来了市场一句经典的话:高不言顶,低不言低。因为高了可以再高,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就像大名鼎鼎的茅台,三年前一股九百多块钱,在历史中已经是创新高了,那你认为高吗?确实很高了,但后面股价冲破块,块,块,块。最近最高价都突破了块,后面还会再创新高吗?不得而知,所以哪里是高?!
低了可以再低,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比如琴键做过的乐视网,年买入的时候是每股3.5元。到了年,股价跌破了3元,琴键认为很低了,于是以2.6元的价格“低吸”了。后面呢?股价持续跌破2元,跌破1元,跌破0.5元,跌破0.3元。最后琴键受不了了,以0.26元的价格清仓了。亏损幅度超过94%可谓损失惨重。但乐视网股价后面还跌了,跌破0.2元,跌破0.1元,跌破......直至退市。所以哪里是低?!
你所认为的高和低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然后你用它来做股票,那结果可想而知——亏钱。说不好听点,你进股市不是来赚钱,是来送钱的。
“老牛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您,只要您脑子里时刻装着高抛低吸这个概念。只要你认为,高了就该兑现利润,低了再接回来。那么,总有一次,在伟大的股票面前,你是百分百会做丢的。我常说:在一个肉眼可见能增长10倍的行业里,一定会有增长20倍到50倍的股票。在一个肉眼可见能增长倍的行业里,最少最少也会给你10倍以上的投资获利机会。”
琴键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在市场里做股票,最痛苦的不是被套,也不是亏损后割肉,而是曾经拥有的大牛股,被自己卖丢了,然后你眼睁睁的看着它不断的往上涨。比如师爷曾经做过的包头铝(),现在这个股票代码敲不出来了。
当时2块钱发行价,上市的时候还破发,1.8块1.9块随便都可以买到。31个月,涨到5块钱。师爷挣了1倍就卖了,包括他身边的家人,最高的拿到11块钱,都觉得很牛了,挣了4-5倍。到了年的十月份一看98块钱。就是从2块钱,涨到98块钱。多少倍?49倍!
虽然琴键还没经历过这样大幅度的踏空,但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的痛苦、遗憾。那如何避免留下类似的遗憾呢?琴键认为老师很早就告诉我们方法呢,就是老师常说的口诀:长线思维,波段进退,短线经营!
首先你要有长线思维,这样,你在长线的基础上去拿好股票,拿住股票。长线思维,它不仅仅是我们拿着股票多少年,更多的是你有没有把一个行业吃透,通过一行业去展望,未来我们人类生活的场景。比如新能源汽车,你可以想象未来中国陆地上跑的车全都是新能源车吗?所以琴键会拿好自己投资的新能源车的标的,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波段进退和短线经营,在琴键看来,是一个概念的意思,它们都是在长线基础上的经营,只是周期不同而已。会经营的,留住底仓的前提下,拿着一点小仓位去经营;不会经营的就好好守住自己手里的筹码就好。
琴键之前觉得自己的持仓股涨了1-2倍,又学了师爷的课程,就想卖股票。但其实自己根本不清楚它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卖了可能追不回来了,追不回来了怎么办呢?可能你不等它,又去买别的。当这只股票回来,你可能就没钱了,就会有这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之前琴键试错后的代价。
上面的内容看着好像挺复杂的,那有没有最简单有效,不给自己留下遗憾的法门呢?琴键认为有,就是周末半山堂某一期老师讲的:
如果你啥不动懂,就是瞄准了这个行业的方向,最简单的方式是拿着。拿着然后问自己你到底想在这个行业里面挣多少倍?
有人说,我可能想挣3-5倍,5-10倍,根据每个人的承受力。当然这个行业一定要高于10倍,20倍的涨幅,你才有可能拿到。给自己约定好之后,比如10倍,中间千万就不要去改,不管怎么震动,你索性拿到这个利润再做决定是否去卖还是减。
琴键认同老师的这个方法,这就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最粗暴的,尽量不给自己留下遗憾的一种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