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利弗莫尔自杀时的心境,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
一个人一辈子如果只做这样一件单调的事:
把一堆散落在地上的砖砌成墙,然后,又把砌好了的墙重新推倒,再把它砌成墙,这样无数次地重复。
长此以往,即使是一个意志力极为坚强的人,也会对生命产生一种彻底的厌倦,进入一种绝望的境地。
这种说法和《西西弗神话》中的画面是相似的。
如果说西西弗意识到了生活的荒谬以后没有选择自杀,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看,是一种阿Q式的逃避。
利弗莫尔则作出了另一种选择,更愿意一了百了,直接面对死亡,通过自杀来逃避,或者说解脱。
年,和利弗莫尔同时代的投资者格罗克·马克斯,在大崩盘中一天就损失了25万美元,他说过一句带有黑色幽默的话,道出了市场交易极为残酷的一面:
“经过个人奋斗,我终于从一无所有转为极端贫困。”
当年意气风发,手中拥有几千万美元的交易天王利弗莫尔,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10年以后,这句话竟然会真真切切地应验到他的头上。
在成和败、富和穷、贵和贱之间,永远是那样的循环轮回,这是利弗莫尔的宿命?
还是交易市场中所有人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悲剧命运?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每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不会完全一样,人生态度也是千差万别。
显然,利弗莫尔无法像西西弗那样,在意识到了自己荒谬的命运以后,依然坚定地走向不知尽头的磨难。
他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一种观点: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无论你是快乐的、不快乐的。所以,他选择了自杀。
哀莫大于心死。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利弗莫尔放弃了挣扎和努力,再也不愿意继续玩他自己过去那种非常娴熟的拿手好戏:
在几个活跃的交易市场,魔术般地把一笔小钱再一次累积成数目不小的财富。
在某种意义上讲,利弗莫尔的自杀,源于他对交易事业、对这样的生活产生的厌倦,对人生和交易事业的内在绝望。
自杀,就是承认自己被交易市场超越,承认大多数人并不理解交易市场。
既不可能战胜市场,更不可能战胜自己。
有人说:用自己双手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就是至死仍凭其情感行事的人。言之有理。
利弗莫尔的自杀和他30年代的破产应该是同一个原因——他的个性和人格的缺陷,也就是人类本质的非理性方面的原因。
这一点,利弗莫尔可能也意识到了。
所以,利弗莫尔在遗书上无奈并绝望地承认:“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
利弗莫尔在写出如此深刻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以后,在功成名就的30年代,为什么最后仍然陷入破产的境地?
人们对此的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是人性缺陷导致。
如果说交易事业极其艰难,非常辛苦,那么这个难点和苦处就是我们必须时刻克制情绪,来不得半点大意。
而那些大师技艺精湛,屡战屡胜,在他们评估所有条件都具备或者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很可能孤注一掷,不遵守纪律。
我想这是他们破产的直接原因。
如果他们没有孤注一掷,如果他们遵守纪律,是否还会惨遭破产的厄运呢?
可以说技艺越是精湛、经验越是丰富,获得的胜利越多,人性考验就越严峻。
有人说:利弗莫尔失败的根源在于虚名:名号交易天才、渴望受人们敬畏、妄图控制市场、股市国王等等。
还有一位网友的回答是:利弗莫尔失败的根源,源于他在多次东山再起之后,对失败的判断明显带有过多的乐观主义色彩。
里费默的失败必然违背了他从前遵守的原则,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如此,人性的弱点又一次战胜了出类拔萃的人,和击败其他亿万普通民众一样。
上面各个朋友的回答中,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即没有人认为利弗莫尔的失败是因为他对市场的认识浅薄,他的交易策略和技巧有问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