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导体板块上演闪崩潮,3倍大牛股“新莱应材”突然爆雷!公司股价1天大跌20%,市值单日蒸发23.95亿元。资金捧机构宠、股价一年内暴涨超3倍的新莱应材为何突然闪崩?
三高管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股票跌停
4月5日晚间,新莱应材()在深交所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水波,高级管理人员郭红飞,董事会秘书朱孟勇因涉嫌内幕交易,证监会决定对李水波、郭红飞、朱孟勇进行立案并调查相关情况。
公告显示,李水波为公司实控人。自年9月至今,李水波任新莱应材董事长兼总经理。截至年9月末,李水波持有新莱应材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06%,为第一大股东;李水波的妻子申安韵持股比例为16.71%,为第二大股东。
此外,李柏桦与李柏元是李水波和申安韵的长子和次子,也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6.9%、6.88%,分别为公司第三大、第四大股东。由此,李水波家族目前持有新莱应材超50%的股份。
郭红飞则是公司的前董秘,其于年5月出生,年9月至年9月任新莱应材董事会秘书,年4月至今任新莱应材副总经理。
朱孟勇则是公司现任董秘,其于年6月出生,中南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宇顺电子证券事务代表,年入职新莱应材,任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年9月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
对于立案调查,新莱应材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李水波、郭红飞、朱孟勇个人的调查,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产生影响。
受此消息影响,4月6日,新莱应材开盘跌停,封单超4万手;收报42.29元/股,总市值已跌破百亿,为95.81亿元,市值单日蒸发23.95亿元。盘后交易数据显示,四机构席位合计净卖出万元。4月7日,股价继续下跌,以每股37.33元收盘,跌幅为11.73%。两个交易日,新莱应材累计跌幅为30%左右,市值蒸发约35亿元。
李水波等三人为何会涉嫌内幕交易?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新莱应材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了解到,三高管涉嫌内幕交易或与年初一次公开增持有关。
年2月1日,新莱应材发布了一则《关于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管理人员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
2月27日,新莱应材发布公告称前述增持股份计划完成,相关增持员工(副总、董秘,及4名核心管理人员,共5人)通过深交所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17%,增持总额约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增持公告后第4个交易日,也就是年2月7日,新莱应材便发布一则交易处于筹划阶段的提示性公告——该公司拟收购美国一家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半导体行业超高洁净应用材料制造商。
这边刚计划增持,那边就发布“重大利好”,自然就有了“瓜田李下”之嫌。
上述高管表示,监管部门认为此次增持为有目的增持,属于内幕交易,“5年之间(指年至今)被调查了很多次”。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增持中,有两人为此次被证监会立案人员。而上述高管透露,此次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李水波也被立案,可能与彼时增持员工部分增持资金是向李水波所借有关。
曾蹭比亚迪“热度”,近一年股价狂涨三倍
公开资料显示,新莱应材主营业务之一为洁净应用材料和高纯及超高纯应用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和泛半导体等业务领域。
实际上,新莱应材是个“蹭热度”的高手。年7月17日,新莱应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半导体真空系统和气体系统可以服务于所有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和终端制造商。公司司半导体真空产品的AdvanTorr品牌以及气体产品的NanoPure品牌均可以应用到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中,公司产品在半导体产业链布局完整,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后在7月28日,新莱应材再次公开表示,“公司产品可以应用于泛半导体领域”、“是锂电的终端大厂(例如德国商先创、比亚迪等)的忠实供应商。”2天后,公司有发表,“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逆势增长,带动半导体专用设备需求。”
蹭上“热度”后,新莱应材涨势如虹,该股的股价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大涨,3天累计涨幅达46%。同时公司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并表示,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主要产品价格以及市场环境、行业*策等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而后,此事引起深交所